第30部分(第2/4 頁)
在前線的部隊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障。
單從這一點來看,劉邦用人的確是一流的。
蕭何沒有行軍打仗衝鋒陷陣的軍事才能,卻有很好的組織策劃才能。讓他管理國家內政和後勤,正是知人而用。
而善於出謀劃策的張良和韓信在前線出謀的出謀帶兵打戰的打戰,各事其責,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華和潛能,難怪後人公認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
正如劉邦自己所說。
在帷帳中運籌劃策,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糧,暢通糧道,我不如蕭何;
運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
這三人都是人中俊傑,我能任用他們,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個范增都用不好,這是他所以被我擒殺的原因。
扯遠了,還是先來看看劉邦在滎陽的第二個小動作吧。
小動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說第一個小動作是對內,那麼第二個小動作就是對外了。
前面已經說過,彭城一敗後,原先歸降劉邦的殷王司馬仰、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項羽的懷抱。
這裡面還漏了一個人:魏王魏豹。
原來魏王魏豹被劉邦黏在身邊,一直找不到離開的理由,所以遲遲沒有對劉邦忍痛割愛。
眼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楚國現在太強大了,哪一天攻過來,自己也會受牽連,將死無葬身之地了,魏豹便向劉邦打了個“老母有病,須得探望”的小報告。
母子情深,無可厚非,這樣的事總不能拒絕吧,劉邦想也沒想就批准了。
哪知魏豹前腳剛走出劉營,後腳就轉投向了項營。
劉邦這下急了,眼下正是用人之計,自己少了個魏王就少了一份力量,而項羽那邊多了個魏王就多一份力量,此消彼長,這讓原本就處於劣勢中的他感到了危機感。
不能眼睜睜看著他離自己而去啊,得勸他回心轉意啊。
這個時候“外交官”酈其食該出場了。只是他這一次外交卻以失敗告終,魏豹心意已決,根本就不想再“回心轉意”了。
酈其食打破其外交失利零記錄後,劉邦不幹了,決定立即起兵去擺平這個魏豹再說。
行軍打仗的事該韓信出場了。
韓信領命後,二話不說,帶著曹參和灌嬰就出發了,他們很快就抵達了晉津。
到了這裡就沒有再走了,因為前面就有一條黃河擋住了去路,而黃河那邊就是魏王魏豹的地盤,也是他們此行將要去征服的地方。
那邊魏豹知道劉邦想來征服他,便派兵在黃河對岸步步為營嚴加防守。因此,如何渡河成了擺在韓信面前的一個大難題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來看韓信的精彩表演了。
到了晉津後,韓信並沒有急著率兵渡河(那樣傷亡肯定慘重,而且還不一定能渡過去),而是在黃河邊上四處轉悠起來,別看他轉悠的很清閒,卻也是有目的的,他透過“望、聞、問、切”四種渠道考查和了解到這樣一個情況:河對岸的魏軍防守很是嚴密,只有上游的夏陽守兵甚少,是個空當。
看官看到這裡也許會問,為什麼魏王在關鍵的夏陽卻疏於防守呢?原因是這樣的。夏陽一帶因地理位置特殊,這一帶根本就沒什麼樹木,船隻很少很少,想渡河幾乎是插翅也難飛過來。
魏王認為這夏陽是安全的地方,所以只派了少量的兵馬來守。
但對韓信來說,只要魏軍在河對岸防守有空當就行。
不信?你就看看他的神奇風采了。
他手下兩員大將,曹參被派去帶人到山裡採木材,當砍柴的樵夫去了。灌嬰被派到附近集市上去收購瓦罌,當了一回採購員。
兩大將軍不明所以,暈乎乎地辦好各自的事後,韓信依然在玩深沉,他二話不說遞給他們兩個一個錦囊。
錦囊裡叮囑他們用木材和瓦罌造木罌。
其實木罌的造法很簡單,就是木樁夾住罌底,四周捆成方格,然後裡放在罌,最後再把木罌連合起來,在水中便風吹不散雨打不落了。
此時的先覺條件是,渡河的船都已準備好了,現在還來造木罌,是不是白天點燈多此一舉呢?
納悶歸納悶,兩大將軍還是按時完成了任務。
韓信對木罌驗收合格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渡河行動開始了。
他首先令灌嬰一些老殘病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