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經過很簡單,閻高帶一隊人馬入宮,借說宮中發生了變故,受皇帝之命前來捕賊,先殺掉所有阻擋者。硬闖入皇宮後,再把秦二世給就地解決,一切就都OK了。
事實上證明趙高果然“料事所神”,皇宮大門兩邊站著的那些酒曩飯袋(衛士),簡直就等於“不設防”,閻樂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闖進去了。
等醉生夢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麼回事時,才二十三歲的他已成了刀下之鬼。
當然,別看秦二世一生儒弱無能,但死時卻大義凜然,不用閻樂出手,居然是自己揮刀解決的,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間,他還拚盡畢生力氣說出“丞相誤我”四個字。當真是悲壯之極。
秦二世死後,連他的三十多個兄弟姐妹也受到了牽連,宮廷政變的可悲由此可見一斑。
子嬰(胡亥兄長之子)被立為秦王(並沒有立為皇帝)。
然而,老謀深算的趙高怎麼也想不到,就是這個他精心挑選來當“傀儡之王”的子嬰,讓他馬失前蹄,結束了一切還沒實現的夢想。
他就位後,非但沒有感激趙高,反而對他深惡痛絕。
他這些年清楚的看到趙高這些年把弄朝綱,致使秦王朝一步一步走向滅亡之路。
趙高不除,大秦的江山早晚要完。
但眼見朝中的人都是趙高人的,子嬰知道想叫別人來幫助剷除趙高,多半是最先被鏟的人就是自己。
這時,他兩個才弱冠之年的兒子用上了派場。
別看兩個兒子還是少年,但從小在父親的教導下讀書習武,只為有一天能為秦氏江山效力。
現在正是要出力的時候了。
父子三人開始了“清君側”的密謀。
不久,機會來了。
朝拜祖廟的日子馬上就要來了,傳聞趙高準備再下毒手拿子嬰的頭顱去和劉邦談交易。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子嬰知道機會就擺在面前,他和趙高都是一半對一半,生死就在一線間。
只是可惜的是,趙高並不知道居然可以和他平分一半的機會,因為此時在他的眼裡,殺掉子嬰便如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他哪裡知道螞蟻逼急了也有咬人的時候。
拜祖這一天,趙高等人在廟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子嬰來。派人去請,說是皇上病了。
早不病晚不病,偏生這時候生病,趙高怒不可遏,轉身便向宮中走去。
這一去就成了趙高的永別了。因為子嬰的兩個兒子就伏在子嬰的蚊賬後,乘趙高居高臨下的責罵子嬰時,就此地解決了他。
萬惡不敕的趙高終於嚐到了秦二世刀刺胸膛的冷冰感覺。
樹倒猢猻散,趙高一死,趙氏集團殺的殺逃的逃,隨之就瓦解了。
攘外先安內,公子嬰先“安內”,成功奪回兵權後,再來“攘外”。
綜合評論:公子嬰派朝中能用之人都來嶢關,和劉邦西征革命大軍最後的決戰一觸即發。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5) 嶢關之戰
進軍時間:在公子嬰執政期間(公元前207年九月)
進軍前提:嶢關位於武關以西,它前據嶢嶺,後倚蕢山,是關中和南陽間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咸陽最後屏障。此時秦二世已死,秦朝危如卵石。
大事記要:
一到嶢關,劉邦和張良就象夫妻一樣鬧了彆扭。
劉邦主張強攻嶢關。
張良主張智取嶢關。
眾將士花啦啦地站在張良一邊。
劉邦臉上雖然有點過意不去,但他還是識大局,遵守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採納了張良的意見。
這時張良充分發揮了以前幫劉邦“尋花問柳”的非凡才能,調查到嶢關領兵將領的出身是一個“紈誇子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由一個物品或事物聯想到其它的東西。比如說一個蘋果,我們通常情況下會聯想到吃、溫飽、賣錢、送人等等。
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
當時的張良充分發揮了聯想的特異功能,由紈誇子弟聯想到:胸無大志、鼠目寸光、頭腦簡單、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夠了,從“紈誇子弟”四個字上可以聯想到了這麼多詞語已經足夠了。
到了這個時候,劉邦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只是他心疼了好一陣,才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