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的大逆之舉。
項羽殺義帝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 當初確定西進入關中的人選時,他和漢王都要去,楚懷王卻最終選定了劉邦,讓他耿耿於懷。
二、 進入關中後,漢王自願退出,咸陽讓他,義帝卻固執的堅持應該如約而行。誰先入關中誰就先為關中王。擺明和他做對。
三、給他一條生路,讓他去郴縣體驗原始生態的生活,他卻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幅很不心甘情願的樣子。既然給你生路你不要,那就只有一條和生路相反的路——死路了。(其實是怕夜長夢多)
後來,項羽指使英布暗殺義帝的事後被世人知道後,項羽的罪名又多了一條。
再次:細心的觀眾一定會發現,封了張耳為常山王,怎麼陳餘沒有封王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張耳和陳餘當年是忘年交,自出道一來一直是形影不離,雖然後來兩人因為鉅鹿解圍的事反目成仇。
但陳餘在鉅鹿之戰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也有苦勞,他成功牽制了秦軍,後又寫出絕世佳信勸降章邯。最終使得章邯繳械投降項羽的革命大軍。
現在張耳得到了分封,陳餘卻沒有分封,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原來很簡單,英雄大會時他沒有去參加。
項羽分封時,天下英雄為了使自己能封個好地方,能多封點土地,還得甩一些手段才行。
就象現在我們想弄個一官半職什麼的,大多親自出馬,找朋友找關係,然後再送禮送RMB,然後不出意外的話就OK了。
那時候的分封也一樣,張耳的很多朋友就在項羽面前為他說話,給項羽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得到了不少好處費,封張耳為常山王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而陳餘為人忠厚,再加上閱歷也淺,哪裡知道搞官場上這一套,再加上他沒有親自去參英雄大會,自然就被日理萬機的項羽“忽略”了。
事後,雖然後來有人提醒項羽,說封了張耳不封陳餘有些不妥,但項羽只直說了句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他得了”便算給這樣事做了個圓滿的解決。
人家都有封有號,唯他只有三個縣,這算哪門子王嘛。陳餘怒的有發飆的衝動。
只是他當時實力太弱,敢怒不敢扯旗反項羽而已。
暫時不敢反,但並不代表不想反,這裡已經留下了一個不安份的因素存大了。
再再次:燕王韓廣。
韓廣被封為遼東王,卻怎麼也不肯去遼東。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燕地,他怎麼捨得離開燕地呢。
項羽在分封時,肯定忘了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國土家園有特別的依戀之情。
不去,那就是違令,這惹惱了項羽同時,也惹惱了臧荼。
臧荼本為燕大將,但從楚破趙有功,後又追隨項羽征戰立下功勞,被項羽封為燕王。
韓廣不往遼東,我這個燕王做什麼用。
這時他見項羽似乎也對韓廣不滿,於是,乘一個夜黑風月的晚上,他率軍偷襲了韓廣,韓廣哪裡料到自己人會下自己的毒手,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已成了刀下鬼。
火併了韓廣,項羽居然對臧荼讚賞有加,除了已封的燕王外,還加封為遼東王。
項羽這種縱容很快就得到了其它諸侯的俲尢。
後面就引出了,齊國三王火併並且反項羽的事來。因為事關重大,而第一主角劉邦同志又在去漢中的路上滿嘴嘮騷。
鑑於人家畢竟是第一主,前面幾章的風頭都被項羽搶去了,下面還是給他留點篇幅吧。
剛說到劉邦,這不,你聽,他正在吟詩呢!而且他的聲音很大,幾乎是在用五音不全的嘶啞嗓子在唱啊: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三章:火燒棧道
十三、隱忍的漢王劉邦
(1) 暫時的分別只是為了將來更長久的相聚
劉邦雖然被趕到巴、蜀一代,但項羽心時還是不踏實。
他把目光停留在劉邦的第一謀臣張良身上。
劉邦之所以能先他一個月到達關中,就是因為張良為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高階戰述。從而以不戰屈人之兵迅速攻城拔寨,勢如破竹般拿下秦朝老巢咸陽。
再加上項羽已聽聞張良是當年用兵用計如神的姜太公的《太公兵法》傳人,心裡更是惶惶不已。
怎樣除掉張良,成了項羽心頭一塊病。
很快,他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