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胡亥和趙高亦堪稱完美的組合,是黑暗與無恥的代表。
除了擁蘇派和擁胡派,還有個不可小看的派別,那便是中立派。
中立派的代表便是李斯了。
李斯做為秦始皇倚重的老丞相,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法碼。本來平衡的兩個天平,他只要加入任何一邊,都會發生傾斜。
這出行的途中,秦始皇不聲不響的就走了。而此番擁蘇派的此時根本就不在出巡的隊伍中,因此擁胡派的自然可以為所欲為了。
趙高的目的很明確,關鍵是搞定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就行了。
趙高就是趙高,他審時奪勢,因人而異,這次改變了以往常用的“金錢美女”攻關方法,對正直廉潔的李斯直接動用了語言攻心方法,只用了五問就把他搞定了。
“丞相的才能與蒙恬相比如何?功績與蒙恬相比如何?謀略與蒙恬相比如何?人心所向與蒙恬相比如何?與諸位公子的感情與蒙恬相比如何?”
趙高這五問可謂一針見血,問的李斯頭上冷汗涔涔,呆了半晌才嘆道:“皆不如也!”
夠了,後面即使趙高什麼也不說了,聰明的李斯也明白了,一朝君王一朝臣,如果扶蘇當上了皇帝,那麼丞相的位置肯定沒他的份了,肯定是蒙恬的了。
退一步來說,丞相的位置是小事,掉腦袋的事才是大事。掉他一個人的腦袋是小事,掉全家及所有族人的腦袋才是大事。
思來想去,權橫利弊,李斯最終動搖了,選擇了擁胡派這一邊。
他雖然是一個正直的人,但在“切身利益”這問題上他沒得選擇,否則他所有的一切都將會如昨日黃花。
然而,他選擇擁胡派就真的能“富貴依舊”?
官場如戰場,佔在十字路口選擇何去何從時,這回就連久經沙場的他也沒能選對自己的路。
中立派的李斯站在擁胡派這一邊後,這次宮廷之爭已毫無懸念可言了。
隨後的事是這樣,秦始皇的死密而不發,為了掩蓋屍臭味,那些鮑魚派上了用場。我們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鮑魚親官接觸這麼多天的感覺是什麼,如果還能他說一句話,他恐怕會說,下輩子我再也不吃鮑魚了。
同時,出巡的隊伍還在回朝途中,一封由趙高主筆,李斯做總監的詔書卻早已飛到了擁蘇派那裡,詔書的大致內容是:朕巡幸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令扶蘇與蒙恬率大軍與匈奴作戰十餘年,至今仍無尺寸之功。不僅如此,反而一直從政治上批叛朕之所為。為抵扶蘇不孝之罪,賜此劍以與將軍蒙恬一起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邊境營賬裡的扶蘇接到敕命後,不聽蒙恬的勸阻,揮劍便自刎了。
扶蘇在沒有搞清狀況下就輕易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令人嘆息。
主子已死,擁蘇派的代表人物蒙恬孤掌難鳴,最終被趙高落井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入大牢,在領教了各種刑法後才追隨主人去了。
就這樣,這次對打,胡亥和趙高不費吹灰之力便搞定了扶蘇和蒙恬。原因是,扶蘇和蒙恬太謙讓對手了(或者是太小看對手了),對手出拳後,他們跟本就沒有還手的意思,直到倒下的那一瞬間,他們也許還沒明白,原來謙讓是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的。
胡亥奪位後,他繼續了秦始皇在位時光榮傳統的同時(大興建築),還進一步發揚了他民主獨斷的作風。把朝中###級大臣功臣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來了個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
然而,胡亥想不到的是,他隨後按照趙高的計劃一步一步的施行下去,不久就光榮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傀儡”皇帝。
(6) 指鹿為馬
話說趙高竄通胡亥奪下皇位後,不再管匈奴那邊的事,攘外先安內唄。朝中雖然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但在趙高的眼裡還有一根眼中釘肉中刺必需要拔。
這個人便是李斯。李斯是先皇最寵愛的人,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一職。此番胡亥能順利當下皇帝,多虧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對他也格外看重。
一山不容二虎。趙高待時機一成熟,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他把刀子開向了李斯。可憐的李斯還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趙高的連環拳擊倒。
李斯也許後來會後悔的,當年他居於宰相之職時,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他那時能激流勇退,就不會有今日之滅門之災了。
退一步來說,他既然選擇了擁蘇派,憑公子扶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