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生俘日軍43人,列車462輛及大量武器彈藥。
七戰役總結
新1軍自進入孟拱河谷到佔領孟拱,與日軍作戰4個多月,從日軍手中奪取了2600多平方英里土地。殲滅了日軍精銳第18師團,重創第2師團第4聯隊,53師團128聯隊及151聯隊、56師團146聯隊,先後斃敵達11500多人,日軍曾12次補充18師團,足見傷亡之慘重。生俘日軍117名,騾馬585匹,繳獲各式大炮116門,輕重機槍324挺,步槍4370枝。日軍鑽隙闢路,攀登雪邦山,向南逃竄。“查此次敵重武器及軍用車輛遺失之大,人員死傷疾病、轉於溝壑者之眾,狼狽潰散慘狀,有甚於兩年前國軍野人山之轉進。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可恥,官兵大奮”'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下冊第1457~1459頁。'。孟拱戰役的輝煌勝利,使新1軍不但佔領卡盟、孟拱兩大重鎮,從而控制了緬北整個戰局,奠定了反攻緬甸勝利的基礎。
總結孟拱戰役的經驗教訓,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戰術正確靈活。整個戰役過程中,新1軍多采取正面和迂迴攻擊相結合的戰術,經險阻之地形或密林開闢道路前進,出敵不意,截斷日軍的補給線及退路,動搖日軍戰鬥意志,有利於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
二、有堅決進攻的精神。森林山地作戰,無論攻防,都必須以攻擊為主,才能確保主動地位。如114團第1營解了英軍第77旅之危,孟拱戰事告一段落後,該旅旅長親率各級軍官赴114團作戰地區考察各部隊攻擊經過,以為參考。他們對該團的攻擊力讚歎不已。保持強大的攻擊力是以少勝多的重要因素。
三、埋伏奇襲。常能以一抵百,為小部隊取大戰果的捷徑。但必須行動果敢迅速。
四、有充足的物資保證。駐印軍裝備突出火力,每一戰鬥都儘量發揚火力,大量殺傷日軍,減少自己的傷亡。所以,日軍雖有豐富的山地戰、叢林戰經驗,但因配備太差,影響戰'霸氣 書庫 |。'鬥精神,此亦為其敗因之一。
五、由於情報蒐集組織不夠嚴密,缺乏戰術偵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
第四章中國駐印軍與緬北反攻
第四節密支那戰役
密支那位於緬甸北部,周圍多山,中間是小平原,為緬甸鐵道終點,可直達孟拱、曼德勒、仰光等地。公路北通孫布拉板,南通八莫至臘戍,接滇緬公路入雲南,西至孟拱經卡盟可達胡康谷地,與中印公路相接。東有伊洛瓦底江環繞,向東南傾注,經緬甸中部流入大海。不但交通發達,而且是緬北的商業中心和最大城市之一。密支那西北為有名的庫芒山脈,把密支那與孟拱河谷隔斷,是防守的天然障礙。密支那城西、北面兩方都有機場,中印公路也經過此地,戰略地位尤顯重要。
一戰前敵我態勢
密支那為進出緬甸必爭的戰略要地,日軍自佔領緬甸以來即以此為緬北根據地,經過兩年的經營,建立了嚴密的防禦設施。日軍在胡康戰役失敗後,深感緬北盟軍的發展,將威脅緬中整個局勢,動搖日本在緬甸的戰略地位。於是,日本集中重兵於孟拱河谷、卡盟和密支那地區,企圖阻止盟軍前進。
日本緬甸派遣軍司令官河邊正三親臨密支那視察防務後指示:關於日軍勝敗之關鍵,乃在中印公路能否阻止而定,尤以密支那的得失為前提'注:中國駐印軍前總指揮辦公室編輯:《中國駐印軍緬北戰役戰鬥紀要》上冊,第51~66頁。'。為了確保密支那,日軍收羅18師團殘部114聯隊的第2、3兩大隊及直屬部隊,工兵12聯隊第1中隊,56師團148聯隊第2中隊,15師團機場守備大隊分遣隊,憲兵分遣隊及少數緬偽軍,總共約3千多人,固守密支那。
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洞察日軍的企圖,除令已在孟拱河谷的新22師、新38師積極猛攻卡盟、孟拱外,決定在密支那另闢戰場。4月21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決定,由美國的加拉哈德團和中國部隊組成一支突擊隊,從山路秘密挺進,奪取密支那機場,然後透過空運,把部隊和裝備運往密支那,最後佔領密支那城。這樣,中美兩國軍隊混合編組,組成了一支先遣突擊隊。
先遣突擊隊隊長為米爾准將。第1縱隊(K縱隊)隊長凱利生上校,第2縱隊(H縱隊)隊長亨特上校。第1縱隊由美軍加拉哈德團步兵1營、新30師步兵88團、新22師山炮兵第4連組成。第2縱隊由加拉哈德國團(欠1營)、7。5山炮兵1排(美軍組成)、50師步兵150團組成。4月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