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強渡怒江戰役打響後,《新華日報》又發表評論,表示“為了加速這種打擊的效果,為了加強中原我軍的奮戰,我們不但在華北、華中的敵後已有配合作戰,……我們在其他鄰近中原的戰區,還要有更廣泛的出擊”。'注:《新華日報》1944年2月16日。'從實際情況看,1944年到1945年初,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後各戰場發起區域性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滇緬反攻。與此同時,滇緬反攻的勝利,也配合和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的鬥爭。
第三,滇緬反擊和打通中印公路的勝利對反法西斯世界聯盟的全球戰略也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它遏制了日軍西進的勢頭,解除了印度的威脅,支援了英國和歐洲戰場。
印度是英帝國在遠東的心臟,印度的安全不僅對英國至關重要,而且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反法西斯同盟軍在東方的集結地,又是中國駐印軍的訓練場所。如果日軍拿下印度,對於英國來說將是災難性的後果。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的:如果日軍控制了緬甸而闖入印度和印度洋,“則將造成我們在整個中東的崩潰”。中國發動怒江攻勢時,丘吉爾致電蔣介石,表示“無限欣慰”'注: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作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3冊第468頁。'。由於中英美三方合作,特別是中國部隊在緬北、滇西的浴血奮戰,迫使日軍疲於奔命,無力西犯印度。
其次,粉碎了日德法西斯在中東會師的戰略設想。
日本大本營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計劃從緬甸進軍印度、錫蘭,進而與德國在中東會師,使德日意法西斯勢力連成一片。
1942年6月,德軍攻佔北非重鎮託卜魯克,數萬英軍投降,英國朝野震動,埃及驚恐不安,德意席捲中東的危險已迫在眉睫。蘇德戰場蘇軍形勢也極為危險。丘吉爾分析形勢,(霸氣 書庫 …。。)指出:當前的急迫問題,是德軍穿過中東,同來自印度的日軍會師的可能,這是很不祥的。英國陸軍總參謀長布魯克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他指出:如果日本完全控制了印度洋,通往蘇聯南方的線路就會被卡斷,土耳其就會被孤立起來,同盟國就會失去中東的石油供應,德國人就會輕而易舉地進入黑海和蘇聯的高加索後方。正在危急的時候,日軍在緬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戰役中連連敗北,隨著中印公路的不斷向前延伸,日本與德國在中東會師的設想完全破產。緬北滇西反攻的勝利,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和北非地中海戰場,成為反法西斯聯盟世界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再次,反攻滇緬,打通中印公路,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美國的亞洲戰略和太平洋戰場。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亞洲戰略是使中國政府堅持抗戰,把中國作為以後反攻日本的重要基地。日本切斷滇緬公路後,美國擔心如果不能重開中國陸上國際交通運輸線,就不能維護中國抗戰的局面,反法西斯聯盟就失去了從陸上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強調:反攻緬甸,打通滇緬公路,不僅是為了提高中國計程車氣,更重要的是,如果亞洲太平洋戰場處理不好,也必將影響美國在歐洲的作戰,“美國或將有被迫退出歐洲之日”'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商務印書館1973年第113頁。'。從中可以看出,收復緬甸,打通印度、緬北與滇西的交通線,對於支援與配合美國亞洲戰略和太平洋戰場,以至歐洲戰場的作戰,最終戰勝日本法西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正因為如此,人們又把中印公路叫做“到東京之路”。當美國在中太平洋開始對日反攻時,中國在緬北,滇西的反攻和中印公路的打通,為美軍的勝利大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附錄
一中國遠征軍發展序列表
(一)滇緬路作戰國民革命軍與英軍(稱中英聯軍)參戰部隊戰鬥序列
(1942年3月上旬-9月上旬)
作戰地區: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緬甸全境,泰國西北部,印度東北部地區
中英聯軍:
英緬軍總司令:胡敦(截止1942年3月8日)
亞歷山大,(3月8日接任)
軍事委員會參謀團團長:林蔚
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中正
參謀長:史迪威
中國遠征軍:
司令長官:衛立煌(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羅卓英接任)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
第五軍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