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3/4 頁)
楊南嘆了口氣道:“蕭宗師,實不相瞞,我已掌了魔門律令、兵宗律令,加上我那真君廟一門,已統管三門,你若是想叫我再掌儒門律令,還是免了吧!”
掌律一職,向來是掌門之下第一人,殺伐赦免、一言而決,若非門中威望至高之人,休想得到此位,楊南掌了三門已感繁瑣無比,每日修煉之時常常被無數各門弟子打斷,他如何還肯接這儒宗律令?
蕭儒似是早就知道他會如此回應,聞言笑道:“非也,楊兄只掛名、不管事,代我儒宗保管典籍、借名望而鎮懾宵小,此事容易,只是楊兄不許,在下也莫可奈何!”
楊南心中一鬆,呵呵笑道:“這倒容易,我既出身儒門,掛個名頭又有何難,這掌律令我便接了就是。”
儒門既然一統,今非昔比,楊南就是賣個人情給他們又如何?
三人正說著,高臺之上藍清發言已畢,純王李浩借人皇之名錶示希望儒門一統,於是言錢、公輔、形宗宿老、隱士、高賢一個個上臺表示儒門一統乃是人心所向、順應時勢,臺下眾多儒生或是早就聽聞此事,或是剛剛知曉,但不管如何,有眼光的人都清楚,儒門一統,已經勢不可擋了……
蕭儒、方玄最後才上臺,以儒宗掌門人的身份向天下所有士子儒生宣佈:儒門三宗盡數摒棄,從今往後只有儒教!蕭儒為第一任儒教教主!方玄為天下書院總山長、心形二宗三十六位老宗師俱為監正,而楊南,則成了掌律院主!
儒教教主,統率群儒,書院總山長,乃是所有萬士之師,監正更是責大權重,修注典藏、引經據典、糾正學風,諸般事宜盡付監正之手!
而掌律院主由楊南兼任,卻令在場宗師無不側目,楊南威名,眾人皆有所聞,這位出身儒門、修成道士、任過一任儒宗掌門、被妙品閣品為仙骨第一的厲害人物實在令他們心中憂喜參半。
喜則是楊南任掌律院主,以他那霹靂手段,橫行妄為的儒門子弟當無不生懼,憂的是道家子弟插手儒門事務,禍福莫知……
不過,楊南有楊輔這個儒門大宗師祖父在,這掌律院主一職眾宗師也無異議。
蕭儒就任儒教教主之後,頭頂靈花已生變化,赫然有九花融一之勢,這群星齊聚、萬眾一心的功德極是宏大,眼看他便要成為千年來第一個儒門聖人!
蕭儒似是早知如此,對著楊南微笑道:“楊兄,儒教已成,今後還需更改典籍、補註教義,注重學風,種種事宜、任重道遠,楊兄且收下這面儒律令,但凡見到心術不正的儒門子弟,千萬勿要客氣,在下還要修正經典,一統儒律,此後多煩勞楊兄辛苦了。”
蕭儒說著,將手上一面白玉令牌遞了過來,這面溫玉製成的令牌上面只有一個‘正’字!
一字道盡萬言,一正敢為天下先,儒教風采,盡出於此,這溫玉令牌上既有蕭儒親手佈下的禮、儀、規、矩等諸般禁制,更有方玄心宗琴棋書畫、六藝薈萃的諸多門道。
即便是一個凡人手執此令,碰上邪魔外道、為惡儒士,一令拍去,正氣狂湧之下便能讓他形神俱滅,端是好不厲害!
楊南也不客氣,伸手將這面儒律令接了過來笑道:“蕭教主事務繁多,楊南也不敢多擾,只是三教齊聚錦屏山,當以和為貴,待得道門、佛門聚齊之後,再一同前往長安、以正君位!”
蕭儒點點頭,將這件應了下來,純王李浩既是眾人心中的人皇,自然要參加到儒教諸般事宜中來,楊南這個掛名的掌律院主,手下掌律宗師個個各司其職,倒也不必讓他分擔半點,他只帶著這面儒律令和令中深藏的無數儒門典藏回了老螃所修整的殿宇中。
錦屏山十二峰,每座峰各具形狀,造型不一,或是秀美清新、或是莊嚴大氣,楊南所在此峰,雄偉壯闊、高聳入雲,山中殿宇曾是道家分支道場,楊蘭驅逐諸派之時,曾派了一千多名妖魔圍攻此峰,滿門上下,無一人得以生還!
中洲境內,像這樣滿門死絕的小宗派比比皆是,楊蘭絕強勢力之下,就是一等宗派也要黯然退出中洲,捨棄立身千百年的道場,更何況是眼皮子底下的錦屏山?
老螃將楊南引入殿中,一邊講解著這錦屏十二峰的各個宗派來由,他先一步來到此處,早就將來龍去脈探得清清楚楚,此時在自家小爺面前賣弄一番,倒也令螃蟹大將軍臉上增光。
楊南望著這重樓殿宇寂靜無人,處處都有拼鬥留下的驚人痕跡,不由嘆道:“楊蘭大逐三教,最後勢必死於三教之手,這一番因果,就算他再無視,也不能免去,這錦屏山十二峰無數子弟的鮮血便是見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