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獨家發表(第2/4 頁)
後,是去辦了這件事情?
細想起來,十方的不安似乎就是從那日開始的……
李熠已經和大周人“交過手”了?
那麼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也知道那個流言了吧?
確切的說,那壓根也不算是流言,而是一個事實。
十方的身體裡確實流著一半大周人的血。
這十數年來,大周與大宴齟齬不斷,李熠作為太子恨透了大周人。
如果李熠得知自己素來親近信任的兄長是大周人,會如何?
會大發雷霆怨怪十方一直瞞著他,還是會懊惱自己一直對十方那般親近?
十方只覺得渾身有些發冷,幾乎不敢去揣測李熠的反應。
“十方。”皇后伸手按在十方肩膀上,目光中滿是心疼。
十方顫聲問道:“他……已經知道了嗎?”
皇后並不知道此刻御書房中的情形,但流言在早朝後便傳得人盡皆知,李熠想不知道恐怕很難。
“十方,熠兒不會因為這個看輕你的,在他心裡你是至親,無論你出身如何,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皇后開口道。
“是嗎?”十方喃喃開口,像是在追問,又像是在質疑。
就連他自己,花了許多年的時間都沒能徹底接受這件事情,李熠又如何能做到毫無芥蒂的面對他?
“大周人大概就是算準了這一點,才會利用你來拿捏熠兒。十方,若咱們自己亂了方寸,不正讓大周人如願了嗎?”皇后開口道。
十方聞言稍稍冷靜了些,意識到了皇后這話裡的意思。
不得不說,大周人這招損到家了。
若李熠“大義滅親”全然不顧忌十方倒還好說。倘若他袒護十方,在百官和百姓的眼中,便難免會落個“護短”的把柄,屆時要說傷及李熠或朝廷的根本那倒不至於,可君臣之間生出些齟齬卻是難免的。
為君者最當謹慎視之的便是民心,以往李熠雖又跋扈和狠/戾的“兇名”,可說到底在百官和百姓的心中,這位儲君行事無不以大局為重,兇則兇了點,卻不墮賢名。
但如今牽扯到大周,事情便不一樣了。
百姓和百官可不會去在乎十方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大周於他們而言不過是個“符號”而已,任誰沾上了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尤其十方的地位太過尊貴,對外尚擔著大宴國大殿下的名號,他收到的惡意只會更多。
“我現在倒是明白了五年前你為何執意要自請玉牒除名,且要去清音寺,早知道今日,當時倒不如直接將你玉牒除名的事情昭告天下。”皇后在殿內踱了幾步,看起來有點煩躁。
五年前皇帝未將此事昭告,不過是想留個餘地,想著若是將來無事發生,十方依舊可以選擇回到宮裡。
十方這會兒反倒冷靜下來了,他開口道:“沒用的,哪怕我不是大殿下,只要我與殿下關係親厚,朝臣們便不會善罷甘休。他們的擔憂並非沒有根據,大周人向來喜歡使這些手段,萬一我是他們的細作……”
“十方!”皇后擰眉打斷了他。
十方卻又道,“大周人會用我來離間殿下和朝臣,不過是算準了大家的軟肋。若殿下待我親厚,自會護我周全,可朝臣也正是因為顧忌大宴的安危,才會責難與我。”
十方這話倒是不假,也正因如此,若李熠一意孤行護著他,朝臣們必然會寒了心。
正如十方所料,御書房內,李熠說出那決定之後,朝臣們短暫地消停了片刻,卻並沒有善罷甘休。實際上,李熠表了態之後,眾臣的情緒反倒越發“激烈”了。
只因他們誤會了李熠的態度。
先前朝臣們都以為李熠會竭力維護十方,沒想到太子殿下竟是主動提出“玉牒除名”的人,因此朝臣們“天真”地以為,太子殿下是因為看清了十方的“真面目”才會如此。
儘管李熠態度十分明確,他壓根也不在乎十方那虛名,可朝臣們卻自以為透過表象猜透了太子的本意。在他們眼裡,太子的本意便是不讓十方繼續做大殿下了,至於為什麼他們就猜不透了。
“大周人最擅蠱惑人心,慣會使那些下作手段迷惑人。”有人道:“十方哪怕是在玉牒上除了名,也終究是個禍患。”
“臣以為,斬草要除根,否則將來只怕會夜長夢多。”
“百姓現在都知道此事了,若是留著十方在宮裡,只怕民間要有非議。”
“況且大周與咱們大宴本就齟齬頗深……”
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