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4 頁)
高俅雖然早就準備好了藉機保舉劉錡,可有了宋金聯盟這件事,高俅有心攪和,自然就不能說這劉錡了。卻是臨時想起一人,當即舉薦了汝寧的呼延灼,再一次顯示了歷史驚人的修正性。
不過,有了高俅這麼一攪和,趙佶卻也沒了興致再立即拍板這個宋金聯盟,只是吩咐王黼擬定一個章程,待平定了內亂之後,再定下聯合金國興兵滅遼的條約和日程。隨後就煩心的散朝,等候呼延灼的到來。
而那高俅下殿之後,當即把那劉錡好一頓盤問。
這劉錡雖然已經決心跟隨李民了,可卻也只是佩服李民為國的志向,拜服李民的神通,以及敬畏李民的權勢。他將門出身,卻還是沒有什麼想造反的念頭,更不想禍連家族。猛聽聞趙良嗣沒死,當即就懵了。
他劉錡乃是遣金使臣的護衛統領,即使是金人把趙良嗣他們都殺光了,他一個人奮勇殺出重圍,跑回來報信。那都是擔著不小的罪過呢。若是朝中沒人幫襯,最少也是一個護衛不力。
當然,有著李民擔著,高俅幫襯,死的也能說成活的,這件事,自然也可以把劉錡說的沒罪,而且有功。甚至,高俅更可藉機保舉他劉錡戴罪立功,領兵剿滅梁山。明罰實升,藉機就補了實缺。只要再立上那麼一兩個功勞,誰還能動的了他劉錡?
可如今卻是全都完了,趙良嗣回來了,更帶回了金國使臣,最主要的還是得了皇上的歡心。他劉錡卻還能怎麼說?一個不好,他劉錡獲罪不說。甚至還要連累父親、哥哥和家族。
劉錡當即擔不住了,卻是把實情說了。
說到底,劉錡還是高俅抬舉的出身,就算他沒有徹底認同高俅這個名聲不太乍樣的大奸臣為靠山,並跳過高俅,投了李民,可就衝著他父親劉仲武和高俅的關係,危機關頭,李民又不在跟前,劉錡還是比較信賴和依靠高俅的。
何況,劉錡的印象中,更有李民乃是高俅靠山,高俅乃是李民心腹的假象。這緊急時刻,劉錡自然也就更沒什麼可隱瞞高俅的了,只求高俅能為他出個主意,免了罪責。
而高俅知道了實情之後,那真是倒吸一口冷氣。高俅萬萬沒想到,就這麼大半年的沒見,李民竟然把金國地國主都殺了。實在是太彪悍了。彪悍的高俅都不知道該怎麼配合李民才好了。
金國國主,雖然只是一個番邦的國主。可能當國主,必然也有幾分運道,豈是那麼說滅就滅的。沒有更大的天運之人,怎麼可能得手?再想到李民曾說過的天主轉世。高俅的心,更顫了。
與之相比,劉錡的那點罪名,算個啥啊。
高俅琢磨了一下,別地沒想出來,卻是領悟了李民沒有聲張此事,顯然是不怎麼想讓人知道。當即囑咐劉錡,此事不可再外傳。隨即又囑咐劉錡一番說辭,假說劉錡聽聞金國軍帳內有喊殺聲,過去探詢。卻被金兵截殺,以為使臣都被殺害乾淨,為了讓朝廷知道訊息,這才奮力衝殺出軍營,潛行回到大宋報告。
同時告誡劉錡,一定要咬死了這麼說,有了這番說辭,真真假假,卻是誰也說不清楚的。再有他高俅的關照。必保他劉錡沒事。
劉錡當即應諾。
而高俅安定了劉錡這碼事,卻實在是算不出李民殺了金國國主之後的天機演變。
不過。有一點,高俅卻是算得很清楚。雖然他高俅很想保趙佶無憂。可王黼有著梁師成幫襯,宋金聯盟更得趙佶歡心,若是他高俅不識趣的硬攪和,他高俅就得先完蛋。
這倒不是高俅自卑,實在是高俅太瞭解趙佶了。
高俅能從一個小人物,在沒有什麼橫財和裙帶關係的情況下。自身也沒有什麼拿的出去地文韜武略,一步步走到今天。登上太尉的高位。靠的就是看主人臉色,琢磨主人心思,小心曲意的伺奉。
別的不說,高俅歷任的主人,就沒有一個說高俅不好的。其中就包括難伺候的蘇東坡和小王太尉。
故此,這點自知之明,高俅還是有的。
高俅深知:在趙佶的眼裡,他高俅不過就是一個聽話、值得信任,並有幾分辦事才能地弄臣罷了。他高球只能靠著趙佶的龍威,這才能幫著他趙佶看守那八十萬的禁軍。離開了趙佶,他高俅就什麼都不是。不會有一個軍兵服他高俅。所以趙佶用他高俅才放心,安心,順心。這裡一點沒有他高俅有什麼大謀略,大才乾的事。若是有了,趙佶很可能反倒不放心了。
所以,若是他這一貫聽話的高俅,有了自己的主張,更敢頂著他趙佶幹,他高俅也就算是混到頭了。趙佶絕不能把京城禁軍的權力交給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