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那些文臣們自然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便抱起團來,雙方進行抗爭,所以主站跟主和說到底就是朝庭的文武之爭,是朝庭內部利益集團的搏奕。
按照老太君的意思,劉賀既然不理朝政,劉盲既然是當今皇上,而劉病已跟劉盲的關係又非同一般,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利用劉病已的個人影響力,讓劉盲堅持抗爭。
聽老太君這樣說,劉病已的心裡只有苦笑,朝庭中主和派的勢有多大,老太君應該比他還清楚,劉盲是個什麼樣的貨色,老太君同樣比他清楚。
劉盲沒想過當皇帝,更沒想到這麼快就當皇帝,在他的身邊根本就沒有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他的身邊除了幾個太監外,還真沒有其他的人。
而在東宮中最具實力的太監魏忠賢,不但是主和派,而且對武將的打壓也來到更甚,只要武將稍微有點差池,那都是往死裡整的角色。
這個劉盲他能做為依靠嗎?
也正因為如此,當老太君聽說劉賀不理朝政時,臉上才會顯現出失望的角色,畢竟這個劉賀,多多少少還是傾向於主戰的,不然他也不會親自出去展現他的文治武功了。
在老太君這一生中,不知見證過多少個皇帝,在她的心目中,還從來沒見過像劉盲這樣窩囊的人,大權完全旁落在那幫文臣的身上,而他每天只需要蓋個印便了事。
那些武將雖然對文臣極度不滿,但卻處處受文臣的牽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說別的,真是惹怒他們,將你的軍響扣上兩三個月,你手下計程車兵還不得鬧翻天。
這也是那些文臣們可以肆無忌禪的原因,因為武將的命脈是握在文臣的手中的,至於說皇帝的態度,以現在華夏國的經濟狀況,自然是不打仗為好。
兩國交兵,誰勝誰負的風險暫且不談,單是那白花花的銀子就像流水似的,轉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對朝庭來說,如果能用百兩銀子就能解決的事,為何要花兩百兩去打仗?
這是一筆經濟帳,是個傻瓜都會算,不當家不知柴火貴,所以無論是皇上也好,還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也好,在他們的心裡還真是不願意去打仗的,這也是為何主和派的勢力遠大主戰派的原因。
當完顏宗望兵臨城下的時候,當那些文臣們看不到和的希望的時候,還是挺積極備戰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將開封城的防務交給天波府,也不會讓岳飛去馳援太原,更不會將种師道調來開封。
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現實的,如果真讓金兵將華夏國滅了,主戰跟主和也就沒啥意義了,誰的利益都保不住,所以暫時的妥協是必要的。
所以剛開始時,老太君見他積極備戰,還以為這幫王八蛋都轉了心性,沒想到當得知种師道的兵馬快到時,完顏宗望怕被包了餃子,便後撤十里紮營,那幫主和派又開始囂張起來,決定派人去金營議和。
老太君在聽到這個訊息時,幾乎要氣得吐血,感覺這些武將就是那些文臣手中的棋子,她真想用她的龍頭柺杖砸幾個人,但朝庭上到處都是主和的人,你的龍頭杖又能砸得了幾個?
上天要他滅亡,必先讓他瘋狂,現在的華夏朝還真是處在一片瘋狂之中,金國的狼子野心,又豈是區區的百萬歲幣就能喂得飽的。
東方不敗見他們商量來商量去,都沒商量出一個好的辦法,便提出一個她自認為很有效的辦法,那就是由她出面,將那幾個主和派的首腦人物挨個挨個咔嚓了,主和派沒有了主心骨,還能成什麼大事?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個道理,對行軍打仗上百年的天波府來說,上至老太君下至燒火丫頭,誰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做起來卻又是萬萬行不通的。
華夏朝的行政一直是那幫文人在打理,他們之間的利益是盤根錯節,早就形成一張巨大的利益網,如同劉病已的江湖,如果中間沒有利益來連結,他能一統江湖嗎?
所以這種做法實在是太冒險,如果真這樣做的話,激起這些人的憤怒,整個華夏朝的行政都將面將癱瘓,到時候不用金兵來打,自己倒先垮了。
大家商量的結果,其實也沒有結果,最後只是說盡人事而已,只要金兵一日不退出開封,那就狠狠地打他一日,畢竟在議和還沒有完成之前,戰爭還是會繼續的。
東方不敗又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既然朝庭的兵馬受那文官節制,不如現在就派人回泗州城,把泗州城那一萬精兵調過來,跟金兵好好的打一場。
對這個提法劉病已的心裡雖然是反對的,但卻沒有吭聲,吭聲的是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