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頁)
,為回疆解決問題。
“蘭姨放心,土豆和玉米不挑地,高寒貧瘠的山地都能種植,而且產量高。回疆各部落都種的話,至少吃飽是不用愁了。” 姚黃笑道。土豆和玉米在明朝年間就傳入了中國,可惜沒有被當權者和農民重視,沒有大力推廣,否則命末也不會出現大量餓死事件了。
“真的嗎?”易蘭珠有些懷疑地問道,“真的能夠種活?產量也不會受影響?”
“完全不受影響不可能,但產量絕對比青稞量大。雲南那邊已經開始大量推廣這兩種作物了。”雲南山多,山地貧瘠,也只有土豆和玉米才能適應那裡的環境。這件事情,姚黃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過:清朝中後期時,玉米、馬鈴薯等高產農作物在雲南廣泛種植,引起了雲南民族傳統農業的巨大變遷,促進了清代雲南的山區開發及民族經濟的繁榮。但云南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遷,半山區、山區的植被隨玉米及馬鈴薯的推廣逐漸減少,地面覆蓋變成農作物後,地表土壤的附著力和凝聚力大大降低,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田畝荒廢,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受到極大影響。這做為一個教訓被專家們提出來,讓人們注意環境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開拓農田便毀掉山林。
第二百三十八章 江湖三女俠(十)
“我過幾天就下山一趟,把種子帶過去。” 易蘭珠問道,“琳兒,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這兩種作物對土壤的適應性強;高原或高山地區亦可種植;投付的勞動力較少產量高;可作主要食糧,也可以做飼料和釀酒,很適宜山下的牧民們耕種。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將所有的牧草都挖了種糧食,玉米和馬鈴薯根系入土雖深,對土壤卻缺乏強固的附著力,若把整個草原都用來種土豆和玉米,很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不良影響?”
“草地少了,風沙風增大,有可能會形成沙塵暴!” 姚黃將最壞的影響說出來。她希望土豆和玉米能夠改善牧民們的工作,但不希望因為過度地種植造成雲南那樣的結果。
“我會警告回疆部落的人。” 易蘭珠道。對兩種作物的種植方法,她門清。姚黃一家人種土豆和玉米的時候,易蘭珠全程參與進來。
兩天後,易蘭珠帶著種子下山了,在山下待了兩個多月,教會所有部落的牧民們種兩樣作物後才返回山上。過了幾個月,回疆幾個部落的族長帶了羊、奶製品和新種出的土豆玉米上山感謝易蘭珠與姚黃。兩種作物的產量讓回民們看到了生活美好的希望,雖然第一年種出來的東西不能吃,只嚐了嚐味道,其他留著做種,但只要再辛苦一兩年,這兩樣比青稞更加美味的食物必將成為他們每天的主食。從此以後,他們將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似水柔情,如花美眷,千秋佳話人爭羨,依人燕子又歸來,滄桑變了心難變。
柳絮輕飄,春風拂面,詞箋不寫文君怨,江南塞外一般同。碧波深處鴛鴦見。
——調寄踏莎行
天山的生活平靜美好,姚黃成親半年便懷上了孩子,十個月後,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武瓊瑤給孫子取名叫做李君竹。姚黃詫異,李治的大兒子不是叫做李青蓮嗎?後來想想自己將《江湖三女俠》的劇情蝴蝶了那麼多,兒子比唐曉瀾和馮瑛還要早出生,自然也不可能個原著一樣的名字了。李君竹週歲的時候,雍正駕崩的訊息傳到了回疆,同樣傳來的是呂四娘和馮瑛兩大女俠進入宮廷刺殺雍正的傳奇。“江湖三女俠”變成“兩女俠”,姚黃並不覺得後悔。也不羨慕呂四娘和馮瑛的名頭。望著抱著兒子哄的丈夫。姚黃覺得眼前的幸福比那些虛名重要多了。
沒有過多久,唐曉瀾和馮瑛攜手回到了天山,據兩個人說關東三俠到關外遊俠;魚殼父女與白泰官揚帆出海;路民瞻偕李明珠歸隱田園;呂四娘和沈在寬結婚後隱居邙山,習武修文。享盡人間清福;甘風池則成為一代的武學大師,傳授了許多弟子……各人都有了美好的結果。
唐曉瀾和馮瑛舉辦了婚禮,婚後,唐曉瀾接掌了天山派掌門的職位,而李治也接掌了無極派掌門的職位。一年後,唐曉瀾和馮瑛的兒子唐經天出生;三年後,姚黃與李治的二兒子李青蓮出世;再三年,姚黃與李治的女兒李沁梅出世。易蘭珠在將掌門位置傳給唐曉瀾後不久就去世了,武瓊瑤在她離開的第三年也走了。天山七劍成了歷史!
李治和姚黃感激鍾萬堂對原身的照顧。李治將鍾萬堂的一個侄孫鍾展接到天山,收為徒弟。李君竹和鍾展跟著李治學習無極派的武功,李青蓮則接受白髮魔女一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