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組成飛行編隊參加開國大典受閱。1949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決定在舉行新中國開國大典時,要組織閱兵和群眾###,進行隆重的慶祝活動。聶榮臻要求軍委航空局組織機群參加空中分列式,透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軍委航空局受領任務後,立即調集各型飛機17架,按照機種的類別,組成6個空中分隊。受閱飛行的總領隊,最初由南苑機場飛行中隊中隊長徐兆文擔任,後因徐在受閱訓練中飛機發生故障跳傘負傷,臨時決定調東北老航校負責訓練工作的邢海帆任代理中隊長和空中受閱總領隊。空中受閱的地面指揮由華北軍區航空處處長油江擔任,組織計劃工作由軍委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方槐負責,飛行航線的領航計算等工作由劉善本負責。
受閱飛行編隊的飛行要求很高,難度很大。在隊形排列和飛行速度上,既要顯示出整個隊形的嚴密、完整、緊湊、壯觀,又要防止過於擁擠,危及安全;在飛行高度上,既要使天安門城樓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廣場上的群眾看得清楚,又要考慮到飛機陳舊一旦發生故障,能夠滑翔到郊外迫降。從飛行中隊受領任務到正式受閱僅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們緊張地進行訓練,先組織分練,爾後組織合練,還進行了兩次預演。9月23日受閱機群第一次預演,編隊透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會,代表們聽到空中有機群透過的聲音,關切地詢問是哪裡來的飛機?周恩來欣然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人民的飛機,他們是來保衛政協會議的,並準備參加開國大典受閱,正在組織訓練。
開國大典於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舉行,北京30萬軍民歡聚在天安門廣場,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親自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朱德總司令宣讀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的命令。隨後,閱兵式開始。4時,受閱的機群從南苑機場起飛,按照規定的航線、高度、速度出航,在北京東郊通縣雙橋上空編隊集合,盤旋待命。4時35分,空中受閱的分列式開始,受閱的機群排列著整齊的隊形由東往西,朝天安門飛去。飛在最前面的是9架P…51戰鬥機,分為3個分隊,編成“品”字隊形,從天安門廣場上空轟鳴而過。第1分隊長機由邢海帆總領隊擔任,左右僚機飛行員是孟進、林虎;第2分隊長機是楊培光,左右僚機飛行員是閻磊、王延洲;第3分隊長機是趙大海,左右僚機是譚漢洲、毛履武。緊接著飛來的是兩架蚊式轟炸機,編成第4分隊,排著“一”字隊形,長機飛行員是鄧仲卿,僚機飛行員是王玉珂。後面是第5分隊,3架C…46運輸機,編成“品”字隊形,在長機劉善本率領下,平平穩穩地向前跟進,飛行員有謝派芬等人。最後是第6分隊,由2架PT…19教練機和1架L…5聯絡機組成,長機飛行員方槐,左右僚機飛行員是安志敏、任永榮。17架飛機編成一個完整的受閱隊形。當人民空軍的機群透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仰望著迅速掠過的機群,頻頻招手致意。天安門廣場上數十萬群眾縱情歡呼。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和群眾的歡呼聲匯合在一起,整個廣場形成一片沸騰的海洋。
3、組建航校
要建設空軍首要的任務是培養飛行員和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實現這項任務,最重要的首先開辦航校進行培訓。中共中央根據空軍面臨的作戰任務、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批航校。空軍首長決定立即集中一切力量,投入航校的籌建工作。新中國成立前夕,只有一所在1946年3月建立的東北老航校,遠遠不能適應迅速建設人民空軍的需要。中共中央確定以東北老航校的幹部、學員為骨幹,爭取蘇聯政府的援助,儘快建立第一批航校。1949年7月11日,劉少奇訪問蘇聯,在同斯大林會晤時提出:需向蘇聯購買飛機和裝備,請蘇聯派出專家來華協助創辦航校。蘇方表示同意後,8月1日,中共中央即派劉亞樓率王弼、呂黎平等人去莫斯科商談具體事宜。最後達成如下協議:由蘇聯幫助中國創辦6所航校,賣給中國各型飛機434架,派出專家878名來華協助工作。10月6日,中央軍委批准了創辦6所航校的方案。空軍隨即召開第一次航校工作會議,並提出了“一切為了辦好航校”的方針,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航校開學的一切準備工作。
中央軍委1949年12月20日正式頒佈命令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7航空學校。此時,向蘇聯買來飛機18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