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島兩役需費大力,而且國民黨亦正企圖以臺灣為其進行軍事抵抗和經濟封鎖的指揮基地,故欲達全勝,必須渡海解放臺灣,而渡海作戰的關鍵必須有空軍、海軍和內應。但現有的空軍力量太弱,難以擔當渡海作戰的重任。因此決定加快建立空軍的步伐。
毛澤東於1949年7月10日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建立空軍的問題。毛澤東在信中說:據朱德建議,似可考慮選派三四百人去遠方(蘇聯)學習6個月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100架左右,連同現有的空軍,組成一個攻擊部隊,掩護渡海,準備明年夏季奪取臺灣。同時須考慮在閩、浙兩省建立飛機隱蔽庫。請周召有關同志商酌。周恩來隨即著手進行組建空軍的各項實際工作。1949年7月26日,中央軍委在給第四野戰軍的電報中進一步提出,現在必須以建立空軍為當前首要任務。此種條件已漸漸生長,準備一年左右可以用於作戰。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說:“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中共中央在做出建立人民空軍決策的同時,即著手組建空軍領導機關。
2、組建軍委航空局
1949年3月17日,中央軍委根據當時形勢、任務的需要,決定從東北老航校抽調一批人員,組成軍委航空局,負責統一領導中國人民的航空事業。3月30日,中央軍委任命常乾坤為軍委航空局局長,王弼為政治委員。同日,航空局在北平燈市口同福夾道7號開始辦公。軍委航空局的機構,開始設有作戰教育處、航空工程處、民航處、情報科和供給科,暫編64人;渡江戰役後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得到解放,航空業務增多,工作範圍擴大,遂於1949年5月增設航空管理處、秘書處、政治處,擴編為172人。
軍委航空局抽調幹部組成航空接收組,分赴華東、華中、西北各地,接管繳獲的航空器材和收容航空技術人員。在各野戰軍的關懷和支援下,接管航空器材和收容航空技術人員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到1949年10月底,共接收國民黨空軍飛機113架,航空發動機1278臺,各種航空物資器材4萬餘噸;接管飛機修理、器材等工廠32個;收容航空技術人員2267人。這樣初建時擁有航空技術人員2983人,飛機159架。軍委航空局積極組織各地修復機場,迅速開闢空中運輸線。為了保衛北平的安全,軍委航空局於1949年8月在南苑機場組建了一個飛行中隊,20多架飛機,擔負北平地區的防空任務,並組織該中隊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受閱飛行。
軍委航空局精心設計制定了人民空軍的機徽和軍徽,在報經中央軍委批准後,人民空軍的機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兩邊配以鑲有金黃色邊緣的紅帶,它標誌著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象徵著空軍在祖國大地上奮飛的雄姿。人民空軍的軍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配以雄鷹的兩翼,它象徵著人民空軍的英勇果敢,為捍衛祖國領空安全而翱翔無阻。機徽和軍徽沿用至今,已成為人民空軍光榮的象徵。軍委航空局是人民空軍領導機關的前身。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藍天衛士……人民空軍(2)
3、籌建空軍司令部
1949年六、七月間,決定設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中央軍委確定由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擔任空軍司令員。7月11日周恩來召見劉亞樓,向他談了建立空軍的設想,並責成他提出空軍主要領導幹部人選和領率機關組成的方案。劉亞樓在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後,向中央軍委提出了報告。擬議中的空軍領率機關由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機關加上軍委航空局的人員組成。8月19日,第14兵團機關由參謀處長何廷一、組織部長王平水率領,共2515人由武漢抵達北平,10月下旬與軍委航空局合署辦公。10月25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蕭華為空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蕭華未到職),王秉璋為空軍參謀長。
11月初,總參謀部就空軍的名稱及級別問題向毛澤東寫了報告,提出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和“中國人民空軍司令部”兩個方案。毛澤東看後圈定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並暫時按兵團一級。11月9日,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向毛澤東報告,空軍領率機關正籌備就緒,空軍領率機關正式成立的條件已經具備。
(二)中國人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