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此乃善事,全府百姓規規矩矩的排好隊伍,沒有一絲的紊亂,只有欣喜,無人著急,時而還有閒暇看看貞節牌坊上的悟空,一臉的崇敬。
隨意看一眼下面酥油的發放,三打金平府,好歹了了金平府之事,看來也算圓滿,難得有閒暇,悟空看著月亮發呆,卻忍不住再次想家了。
悟空在貞節牌坊上久坐,早有丹青妙手繪下猴王望月圖,據說日後有善人千金相求而不得,此畫被當做傳家寶想要傳下去,後來又捐贈給了廟裡。
了了一件心事,悟空心情放鬆,一手支腮睡著了,原本還喜極之下小聲議論的百姓見了,個個禁聲,有早領了酥油回來想要燃放焰火慶賀的,見此情景也放下手中煙花爆竹,自發的守護在貞潔牌坊下,生怕猴王翻身從牌坊上掉下來摔著,這可是兩三丈高,雖知猴王是神仙,萬一有個閃失呢?
牌坊下人越聚越多,從開始的百來人,到數百人,到上千人,數千,上萬。。。。。。
整個金平府也靜悄悄的,就像悟空剛喊完話時那般寂靜,只有近處,才能聽到人們走動時衣服摩擦聲,輕手輕腳的,腳步聲是根本聽不到的。
那丹青妙手也早做了一副猴王睡夢圖,也想當傳家寶傳下去,據說後來被天竺皇帝以萬金購得,作為國寶供奉了起來。
及至天明,東方亮起魚肚白,猴王才伸個懶腰站起,在這貞節牌坊上一眼望去,整個金燈大街從頭到尾都是黑壓壓的人頭,牌坊下更是站滿了人,鋪滿了半人高的棉被,看那嶄新的樣子,許是壓箱底的從未捨得睡過的新被。
悟空心中一軟,眼圈都紅了,苦笑道:“諸位領過酥油離去就是了,何須守護老孫一夜!”
一見悟空醒來,百姓齊齊下拜,說什麼的都有。
“猴王是金平府的大恩人,守一夜又算得了什麼!”
“給猴王磕頭了!”
“猴王救了小老兒一家老小,守一夜算什麼,十天半月也守得,小老兒給猴王磕頭了。”
“奴家一個婦道人家,也知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無奈猴王是神仙,奴家實在不知如何相報,只能先給猴王磕頭了。”
。。。。。。。。
悟空閉眼忍住眼淚,睜眼道:“諸位好意悟空心領了,然今日之錯不全在妖僧,那府主和州縣諸官不顧諸位死活,個個罪責深重,待老孫將皇帝提來為其定罪。”
悟空說著駕起筋斗雲,須屏間到了天竺皇宮,怡宗皇帝見了悟空大喜,一見悟空面色不善,心頭又開始驚恐,待悟空簡單說完金平府之事,皇帝怒道:“這廝實在大膽,寡人將其封為一方封疆大吏,他竟如此魚肉朕的百姓,實在罪該萬死,寡人也有失察之罪,還望上仙暫恕寡人之罪,待寡人重判了貪庸官吏,再請猴王治罪。”
皇帝說著就要下旨召人,悟空笑道:“金平府百姓受你封的官員盤剝幾年,早已心生民怨,皇帝何不隨老孫同往,如此也可就地安民,免生民亂!”
怡宗皇帝一聽之下大喜道:“如此最好!有勞上仙了!”
和猴王同去啊!皇帝心道:你這雲裡來霧裡去的神仙還能乘車騎馬不成?自然是要駕雲啊,雖然斷了修真的念頭,對於駕雲,怡宗皇帝依然神往。
再加上聽過悟空簡單介紹,也知金平府之事遲則生變,能早一刻處理了自然最好,又有猴王在側,就算百姓對自己有怨,看在猴王面上也能平息了吧?
皇帝急急正下龍袍,揣好幾卷軸的空白聖旨和帝王金印璽,眼巴巴的看著悟空。
用普通的駕雲之術,載著皇帝慢悠悠的到了金平府,悟空還不是看在皇帝又是聖旨又是帝印的,攜帶齊全如此上心的份上。
在金平府大堂上,皇帝當眾審判了諸官的罪責,直接下旨,府主斬立決,一位州官和三個縣太爺斬,其餘官員撤去官職,永不錄用,杖責二十到一百不等,貪墨的財物盡數換做米糧安民,貶為庶民或充軍發配的有之,至於為惡的小吏,日後自有欽差大臣前來嚴懲。
在金燈橋上當眾斬了五位大官,百姓無不稱頌,齊齊向皇帝和悟空磕頭。
悟空將怡宗皇帝送回皇宮,直接回了唐僧身邊,悟空不知,他這一不回金平府,百姓等到天黑都未散去。
次日,有人提議為猴王建廟宇,響應者如雲,各家出料出工,一座巍峨大廟就在金燈橋北的一塊空地上建起,廟成之後,有丹青妙手獻上猴王望月圖立被奉為鎮廟之寶,高掛於猴王降妖雕像旁邊,自有香火三牲供奉。
這廟本是要叫美猴王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