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隊派遣日本軍事顧問的侵略要求。張作霖明確地指出:“警察有關一國之主權,顧問有關軍事之秘要”,“應請嚴重交涉,據理力爭,以順輿情”。後來北京政府在駐警的問題上,有軟弱的表示,張作霖當即表態:“查警權之作用,屬於內務行政之全體,國權所繫,詎容覬覦。”如果答應他們的要求,後患無窮,“亟應繼續拒駁”車維漢:《張作霖與鄭家屯事件》,《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最後,於1917年1月22日結案,簽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基本內容是:申斥第28師師長;處罰有責任的軍官,應從嚴的從嚴;在中日雜居區域內,對日本軍民以禮相待;奉天督軍向日本領事、關東都督表示歉意;給日本商人吉本撫慰金500元。以上條件實行後,日軍才從遼源撤出。朱希煒:《遼源中日軍衝突事件真相》,《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第19頁,中華書局1960年版。
但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警察和聘請日本軍事顧問等要求,均被駁回。這雖然是個不平等條約,但在關鍵的事項上還是頂住了日本的壓力。當然,張作霖知道,要想實現他更大的政治野心,還必須依靠日本。這是張作霖內心當時的想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4.壓學生討好日本(1)
張作霖是想要投靠日本的。恰逢此時,日本的政情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變化,有利於張作霖。1916年10月,大隈重信內閣倒臺,寺內正毅上臺組閣。
大隈重信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期間,對中國採取了露骨的侵略政策。1915年1月18日,他命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逼迫中國簽訂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人民堅決反對。5月7日,日本又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5月9日,袁世凱承認了這個條約。這一切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對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痛恨。
有鑑於此,新上臺的內閣總理大臣寺內正毅,就變換了對華的侵略手法。他決定,對北京政府,運用大借款的方式,支援段祺瑞“武力統一”中國的政策,從經濟上控制中國,進而達到從政治、軍事上控制中國的目的。在東北,決定支援張作霖“統一東北”,以達到“滿蒙獨立”的目的,從而控制整個滿蒙地區。
寺內正毅,1852年生,陸軍元帥。日俄戰爭後,曾任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主持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活動。後任朝鮮總督,對朝鮮實行嚴酷的統治。這個寺內,可以說是個中國通。
前文提到,張作霖在朝鮮時和他打得火熱。此次寺內正毅上臺,張作霖異常興奮,認為有了一個欣賞自己的後臺老闆。為投其所好,張作霖向他的日本顧問菊池武夫說:“我對日本在滿蒙有特殊地位一點十分了解,對日本開發滿蒙一事……抱歡迎態度。”請菊池武夫“把以上各點向總理大臣轉達”,以圖取得寺內正毅的全力支援。
日本有一個關注對華政策的高階謀士,叫後藤新平。此人1906年曾任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一任總裁。1908年,歷任日本遞信大臣兼鐵道院總裁、拓殖局總裁。他於1916年6月和9月,曾兩次到我國東北進行考察,為日本當局提供具體的侵華政策。
他回國後,撰寫了一本《日支衝突之真相》。書中關於日本如何對待張作霖,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離滿洲則無地位,蓋以滿洲為其惟一之勢力範圍也。張氏心中惟有權勢利慾,別無他種知識。彼認日本在滿洲有絕大勢力,反對日本,於彼不利,傾向日本,於彼有益。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和日本》,第7卷,第55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版。
這是後藤新平在為日本當局進言獻策。他透過對張作霖心理和處境的分析,指出日本必須全力支援張作霖,讓他當上東北王,然後日本才能“在滿洲為所欲為”。這就是後藤新平為日本打的如意算盤。
後藤新平回國後,先後擔任內務大臣、外務大臣、東京市長等職,瘋狂宣傳支援張作霖的主張,極力鼓吹向中國擴張勢力範圍。他的想法和寺內正毅的看法不謀而合,因此成為日本對待張作霖的基本對策。那就是“日本援助張作霖是最為上策”。
以後,日本確實把寶押在張作霖身上,極力支援他。1917年,張作霖與馮德麟的矛盾激化,張想解決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