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周曉的波瀾(第1/2 頁)
在周曉潛心準備著電影的時候,外界卻從不曾忘記他的名字。
首先是單曲,一首歌賣了150萬就已經超厲害了,可這首歌竟然還是他的出道單曲,更厲害的則是,在賣出一百五十萬之後,這首歌仍然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在周曉“閉關”的一週裡,《小小的戀愛》再度大賣三十萬,逼近了兩百萬大關!距離2000年結束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看來今年的日本歌壇,又要誕生一隻兩百萬單曲了。
而在這之外,週刊文春則在發行的新一週週刊中預告了即將開始刊登另一位名叫周曉的作家所連載的推理小說《流星之絆》,這部號稱洋溢著青春卻也充滿了縝密推理跟精彩情節的小說吸引了大量讀者的矚目,而這個周曉是不是那個周曉的問題,也讓大家更為關注起來。
《週刊文春》是幹啥的?人本來就是八卦雜誌,炒作,八卦,家長裡短,這是人老本行啊,一番神神秘秘的折騰之後真相大白,唱歌唱到兩百萬的周曉,跟即將刊出小說的周曉赫然是同一個人!唱歌賣了兩百萬的周曉不繼續唱歌反而跑去寫小說了?不是在開玩笑嗎?
有噱頭又有懸念的情況下,周曉小說發行的第一週,週刊文春的銷量比往常足足多出一成來,這雜誌可不是什麼小報,足足百分之十的銷量足以說明周曉此刻在日本娛樂圈的關注度。
結果當第一期連載出來的時候,從歌迷變身為讀者的眾人發現,周曉這文筆跟講故事的水平……一點也不比他作曲差啊!
對於周曉些小說,很多人其實是不看好的,尤其是不少評論家,更是憋足了勁兒,在週刊文春的訊息出來之時,評論家們就一邊倒的不看好周曉的小說,不僅是周曉,他們甚至連文春一起罵進來,直言文春就是看中了周曉的名氣,才在週刊上啟用他的連載的,不過這小子就只是個一單歌手,現在或許在全日本都有關注,但真實名氣號召力差得遠的很,利用他來宣傳,無疑是非常短視的行為。
對於這些攻擊,周曉根本就不在意,他現在不缺錢了,小說的發表純粹是為了今後不論是自己拍還是投資電視劇方便而已,他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又怎麼會在意別人那些註定會被打臉的妄言呢。
而打臉的時刻也很快,第二週,當《流星之絆》小說出來的時候,絕大多數評論家都閉上了他們的嘴巴。文筆這東西,曲曲幾百字就是能看出來的,而周曉在文春上每週的更新數字足有一萬字。
不過,還有一些評論家是比較倔強的,他們仍舊堅持認為,周曉的小說只是一個十八歲少年的胡鬧而已,這第一週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到了第二週,大家就會發現他露出原型的。
這種話,周曉並沒有注意到,如果注意到了,恐怕就也只會嗤笑他們報應不要來的太快吧。
所謂的報應,就是第二週的新連載了,東野圭吾的小說水準,又豈是那麼隨便就能詆譭的,故事開始展開之後,整個輿論就整個變成了對周曉有利的一方,不僅那些曾經狂妄的評論家們都失語了,甚至有些節操不夠的評論家們開始大讚起周曉的文風來,稱他拳打東野圭吾,腳踢赤川次郎,屁股底下還坐著橫溝正史,端的是一代宗師的架勢。
要說這部流星之絆,肯定是到不了一代宗師的境界的,但關鍵問題在於,首先這部小說脫胎於東野圭吾幾年後的作品,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人們接受的新東西新內容增長迅速,連帶著很多作者的行文風格都變得非常的潮流緊湊,絲毫沒有早年間的那種溫吞感,東野圭吾就是這樣,2000年之後,他的文筆變得愈發犀利老辣起來。
周曉繼承了這種經過時間提煉的文筆,可偏偏他的年紀卻只有十幾歲,這樣的狀況給人帶來了一種極大的反差感,讓人忍不住想要探究,並且對小說的情節更加欲罷不能起來。
就在流星之絆掀起的討論進行當中的時候,周曉竟然又搞出事情來了,東芝的企業宣傳廣告比賽其實很小,或許也就只有一部分業內的人士以及看了電視上廣告的人才知道這件事兒而已,至於社會上的反響跟關注什麼的,其實引起的很小。
如果沒發生接下來的事情的話,策劃這個活動的東芝宣傳部人員,說不定要被辭退或者放逐幾個,才能勉強平息管理層跟董事會的不滿,但這樣的事情最終沒有發生,因為對led電燈的宣傳,在比賽開始之前或許並沒什麼人注意,但當一個人的參賽身份被公佈之後,藉著這個人的名氣跟話題度,整個並沒什麼人注意的比賽竟然跟著這個人一起紅了起來!
沒錯,周曉又是周曉,這小子短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