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1/4 頁)
曾公亮看看陳元,順手拿過一個茶杯,倒了一杯茶水:“我自幼對兵器戰陣非常感興趣,而且這個愛好從來沒有放下過,從小到大,我研究最多的就是那些古代兵書,還有各種武器。”
陳元不知道曾公亮忽然說這個做什麼,耐著性子往下聽,曾公亮繼續說道:“三年前,我上書當今萬歲,請求編寫一部符合我們大宋現在軍隊作戰的書籍,借古鑑今,指導我宋軍強盛。萬歲恩准,於年前下旨調我進入京中府庫任職,與其他同僚共同編寫《武經總要》。”
陳元想起來了!當曾公亮說道這裡的時候,他終於想起來這個傢伙的名字自己在哪裡見過了!
《武經總要》!
這本書和孫子兵法一起並稱中國古代的七大兵書之一,編寫的人就叫曾公亮!
這本書的沒有孫子兵法紅,並不是說他比不上孫子兵法。相反,在很多地方他要比孫子兵法實用的多!
她共分為很多卷,至於原本到底是多少卷沒有人知道。
其中不光有詳細的軍事制度、山川地理這樣的軍事理論和規則。還包括選將用兵、部隊的編成和訓練、行軍時候的隊形還有通訊偵察等,集合了古今到宋朝為止的很多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案例。
最可貴的是,這本書第一次提出了武器是能決定戰鬥勝利的主要因素之一!據說武經總要上囊括了宋朝所有的兵器,還有很多異族的兵器也被改良吸收了過來。
比如狼牙棒,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女真人發明的,其實不然,在女真人打下汴京之前,他們手中的武器主要是依靠從遼兵手裡的繳獲,狼牙棒的圖形是女真人從汴京得到的,就是來自《武經總要》。
上面光槍就有十多種,每種槍從製作工藝到成品,都有完整的圖形說明。據傳說,完整的《武經總要》附有各式兵器插圖二百五十幅以上,圖上還以楷書注有詳盡的器物名稱、使用方法,及鍛鍊程式等文字說明。
而且據說在《武經總要》的上面,已經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支噴火槍的設計思路。
為什麼都是據說呢?
這和宋朝重文輕武的體制有很大關係。趙匡胤為了達到對部隊的掌握,剝奪了那些將軍們的權利,不光是士兵不能有固定的將軍,就連武器,也是統一打造的。
可以說《武經總要》的誕生是宋朝軍事物資生產高度集中的產物,所有的兵器都在一起打造,慢慢的,那些工匠和官員就有了想法,把這些想法編寫起來,就是《武經總要》兵器篇。
到了仁宗時期,天下相對太平,但是邊關又不穩定,特別是狄青沒有成為戰神之前,宋朝的對外戰爭幾乎是屢屢戰敗,在這個時候,曾公亮正好上書請求編寫一部可以讓大宋軍隊變強的指導性兵書,仁宗馬上就答應了,於是,就有了《武經總要》。
可惜的是,這部名著在北宋卻沒有被引起重視,從編寫成功之後,遼國就走入了衰退期,對宋朝的威脅越來越小。而且如果按照兵書的要求進行改革,打造兵器,要花很多很多錢的!
所以,從她編寫完成之後就一直在北宋的書院裡面睡覺,直到金國人的鐵騎踏入汴京,《武經總要》除了一小部分被宋朝帶走之外,大部分落在了金朝的手中。
公元1221年,金兵帶著依靠《武經總要》上製造出來的鐵火炮攻打南宋,炸的南宋守軍魂飛魄散,手裡拿著剛剛打造出來的狼牙棒把宋兵錘的東倒西歪。
直到這個時候,宋朝的統治者才意識到這本書的重要性,特別是兵器篇!
於是,亡羊補牢,宋朝這才重新編寫了《武經總要》的部分內容,靠著那些官員的回憶,總算是也造出了鐵火炮,這才遏制住金兵的攻勢,直到金朝被蒙古滅掉的時候,南宋在邊境地區常年佈置鐵火炮十萬多門!
在公元一一三二年府庫官員陳規靠著前人的經驗,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噴火槍。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在那本書還沒有編寫出來。
曾公亮最後說道:“我包裹裡面帶的,就是製造各種兵器的圖紙。”
陳元聽後眉頭緊緊鎖在一起,他知道,問題大了!
這些圖紙拿去賣銀子一文不值,就算有人也對兵器感興趣,偷回去還是一點作用也沒有,因為大宋對鐵器的管理非常嚴格,普通的鐵匠鋪只能打刀劍之類的近身武器,而弓弩類的武器如果有鐵匠敢打,馬上拉去坐牢。
正因為旁人偷去也是沒有,只能說明偷這個東西的人並非一般人,事情可能很嚴重。
說真的,陳元早就看出了事情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