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搬離(第1/3 頁)
沈氏聽了趙琇的話,便笑道:“千真萬確,公公親自喚了我們夫妻過去吩咐的,還能有假?而且我聽他口風,似乎希望澤哥兒越早動身越好,說要他回家去過中秋呢。”
趙琇忍不住嗤笑,現在離中秋就只剩下一個月了,如果是少少幾個人,快馬趕回京城去,那還是有希望在中秋前趕到的。但若是走水路,連主帶僕,一大群人慢慢走,一個月後多半還在山東境內呢。趙煜這話應該只是個藉口,以往兩年的中秋節,趙澤不都是在宗房過嗎?聽說還是在自己的院子裡跟兩個丫頭一起過的,連宗房的家宴都不能參加。今年也沒什麼特別的,怎的忽然就要他回家過節了呢?
不過這也跟二房沒關係,趙琇只去看祖母張氏的神色。
張氏臉上淡淡的:“他若能回去,我們也樂得清靜。不是我們做長輩的非要跟個孩子過不去,他生母與我們祖孫有大仇,他小時候也曾犯下大錯,至今不知悔改。這樣的人成天在我們眼前晃,實在叫人心裡不舒服。大侄子既然主動提出把人送走,那是好事。璟兒媳婦,你就依你公公吩咐,替趙澤打點行裝,若是他缺少盤纏,又不肯問你們要,只管來跟我說,我叫人去替他包船,為他掃除後顧之憂。”
趙琇抿嘴偷笑,這是在防止趙澤藉口沒有盤纏,賴著不走吧?也是防止他留下幾個人偷窺二房動靜的意思。倒是沈氏聽了,連忙賠笑:“叔祖母這是瞧不起我了,一點子盤纏。我們家還是出得起的。我已經打發人去跟當年隨他南下的那些僕從說,讓他們也收拾行李去,成天待在我們家裡,什麼都不幹。就知道淘氣,我早就不耐煩了。”
張氏點點頭,似乎不怎麼在意趙澤這個人,只跟沈氏聊起別的事:“清姐兒虛歲也有十四了。該給她看人家了吧?你們夫妻心裡可有數?”
沈氏心裡最牽掛這件事,見張氏問了,連忙道:“正是呢,我們夫妻近日一直在擔憂這件事,源哥兒是兄長,他的婚事還未定下,清姐兒就不好說親。只是我們想著,自家不過是白身,雖有些田產。但拿出去不夠體面。若是我們大爺或是源哥兒能考一個功名回來。給孩子說親時。也能挑個好一點兒的人家了。”
張氏挑挑眉:“這話倒也不錯,只是璟兒這幾年才開始用功,去年縣試都沒過。反而是源哥兒的功課更好些,考了幾次。只差院試這一關,就是秀才了。男孩子晚一點成親,也沒什麼要緊,可清姐兒卻未必等得。我勸你們好生看幾個人家,以備萬一。若是源哥兒三年內能考中秀才,那自然最好,萬一考不中,總不能讓清姐兒一直等下去。”
沈氏忍不住嘆氣:“我心裡也知道,只是瞧著閨女如今出落的模樣,就不忍心讓她嫁個小門小戶的人家,成天為柴米油鹽操心;若是選個財主家的子弟,又怕叫俗人辱沒了她。”
也不怪沈氏眼界高,當年老郡公還在時,趙家在奉賢地面上可說是大戶之首,宗房又與二房關係密切,聯姻的都是有功名又富裕的人家,沈氏本人又出自松江名門,哪裡瞧得上尋常的鄉下土財主,又或是清貧的酸書生?可如今趙家式微,宗房一個有功名的子弟都沒有,趙源只是個童生,趙清姐是個不折不扣的土財主的女兒,要想那些書香門第、大戶望族瞧上她,那還真是不容易。
然而,沈氏只有一子一女,兒子的教養插不上手,就對女兒格外用心些,完全是把清姐兒照大家閨秀的標準來培養的。如今清姐兒出落得漂亮水靈,詩書都通,琴棋書畫也略懂,針線女紅、主持中饋,樣樣都學得不錯,在奉賢一地,除了她姑姑趙琇,就幾乎找不到第二個比她更出色的女孩兒了。一想到這樣的女兒要嫁得不盡如人意,沈氏就恨不能去死。
她想了又想,恨恨地道:“可惜這兩年童生試出來的少年人,有多一半是咱們趙家的,剩下的也沒幾個比我們家的孩子強,即便有,也是大戶出身,眼睛長在頭頂上。也罷,等這一次鄉試榜單出來,我讓大爺親自去瞧一瞧,若有看得過眼的新舉人,哪怕是家境清貧些,年紀略大一點,只要人品好,待人和氣的,也不是不能考慮。”
趙琇在一旁睜大了眼:“璟大嫂子,清姐兒今年實打實才十三歲,其實也不用急著嫁人吧?慢慢挑就行了,不然照你這意思,難不成還要給她挑個年紀大很多的夫婿?”
沈氏臉上有些訕訕地:“當然不會挑個年紀差太遠的,到底是我親閨女,我怎能太過委屈了她?”不過轉念一想,就算挑個二十五六歲的新舉人,那年紀也是閨女的兩倍了,似乎還真是差太遠了一點。通常這個年紀的男子,都已經娶妻生子,萬一是喪偶的,難道要女兒去給人做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