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提點(第1/2 頁)
趙淮次日隨父親過來了,他給趙琇行過禮後,退到一邊站立,臉上還帶著幾分茫然,似乎不知道趙琇為什麼叫他過來。
趙琇讓人上了茶,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就問:“淮哥兒是幾歲進的學?都讀了些什麼書?”
趙淮還有些發愣,雖說趙琇是他姑姑,可這七歲的豆丁用這種明顯的長輩語氣問他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怎麼看怎麼詭異。
趙啟軒坐在旁邊見狀急了,扯了兒子的袖子一下:“發什麼愣?你姑姑問你呢,沒聽見麼?”
趙淮醒過神來,倒是沒有因為父親的語氣不佳就給他臉色看,恭敬地回答說:“侄兒八歲進諸先生的私塾求學,從三百千學起,如今已經讀完《論語》和《大學》了,下個月就要開《孟子》。”
三百千就是基礎,趙琇自己學這三本書都只花了半年,雖然不清楚趙淮學了多久,但至今只學了四書的一半,也未免太慢了些。
如果是拜了位靠譜的老師,趙琇還可以猜想趙淮只是學得比較仔細,但當年張氏決定要送趙瑋去外頭的學堂求學時,是將奉賢縣境內的所有私塾都查過一遍的,她跟在旁邊,自然清楚那位諸老夫子,正如趙啟軒所說的,是位前朝的老秀才,為人比較迂腐,也不知他到底是真的如他所說的不想做新朝的官,還是水平有限無法再進一步,反正他已經做了五十年的秀才,腦子裡的知識也還是五十年前學的那些。
太祖皇帝登基後,曾經給科舉做過小小的改革,他沒有取消八股文,只是增加了幾道小考題,八股文要考的是四書五經,小考題考的卻是民生經濟、律法人情,如果一個考生,八股文寫得很漂亮,小考題卻答得牛頭不對馬嘴。那即使他文采再好,也是中不了舉人進士的。
諸老夫子在這方面的表現很糟糕,他在經史方面的水平還算過得去,但新考題他卻是不懂的。他一臉嫌棄地說他心裡只有前朝,看不上如今的科舉制度,也不屑於學習,而他教出來的學生,最出色的也只能考中秀才,大部分人在縣試府試就被刷下來了。縣裡凡是成績稍微好一點、上進心大一點的學生,都不會拜在他門下。除非是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先生。又或是囊中羞澀。貪圖學費便宜,才會來找他。
趙琇有些擔心,不知道趙淮跟著諸老夫子學了這幾年,到底學成個什麼樣子。
既然趙淮已經讀完了《論語》和《大學》。趙琇便挑了兩個有名的句子來問他,要他做出解釋。
趙淮回答得倒還算流利,看得出基礎很紮實,但隨著趙琇問的句子越來越多,問得也越來越細,他便開始冒冷汗了,抬頭看看趙琇連書都沒拿一本,隨口就說出那些問題,他得苦苦思索一番才能回答。不由覺得自己的自信心被嚴重打擊了。
他知道自己從小沒能拜個好老師學習,可他還是很用功的,在諸老夫子教的學生中,也算是出類拔萃。可現在是怎麼回事?他比不過有名師教導的趙瑋就算了,為什麼連趙琇這樣的小女孩。也能將他比下去?
趙啟軒在旁也看得膽戰心驚,他原本覺得兒子很出色的,只要有個好老師教導教導,再用上幾年功,考個秀才絕對沒問題。可趙琇比他兒子還要小七歲,就能熟練地背出這麼多句子,他兒子還得想一想才能回答出問題,莫非……他兒子沒他想象的那麼出色?他只覺得天都要塌了,趙琇一個小女孩,再聰明也沒到能考科舉的地步吧?兒子連她都比不上,將來真的能有前程嗎?他是不是該拋棄妄想,直接把兒子送到哥哥們的店裡去比較好?
跟父子倆嚴重被打擊到的反應不同,趙琇的內心非常平靜,她沒覺得自己的表現有多麼不合理。她在現代時,這些古文經典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沒少出現在課本里,她早就有了一定的瞭解。穿過來後,張氏對孫子孫女的教育又非常嚴格,早在趙瑋八歲,趙琇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他們粗講四書。後來趙瑋上學,每天學了些什麼東西,張氏都要求他回家後複述一遍給自己聽,趙琇在旁聽著,自然就記住了。趙瑋做功課的時候,趙琇常常在旁邊陪著,偶爾還會幫忙抄抄書,趙瑋會背的東西,她都記得,趙瑋學到的知識,她也跟著學會了。若有不懂的地方,還有張氏這個老師隨時可以請教,家裡還有許多藏書。如果不是趙琇不能跟著哥哥一起上學的話,興許她的成績還能跟哥哥比上一比呢。
現在不過是念出幾個名句來考問趙淮一個連童生都還不是的少年,趙琇真是半點壓力都沒有。
她現在已經大致知道趙淮的水平了,跟她原先想象的差不多,便對趙啟軒道:“淮哥兒基礎不錯,想來那位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