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進言(第1/3 頁)
可惜,祖母張氏才剛剛啟程離開京城,無論趙琇如何吶喊,也沒法給她回應。
趙琇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了。
當初她見今年雨多,讓人注意在田地裡挖溝渠的時候,根本沒想到今年的雨會多到這個地步,所以只讓人照著往年的習慣,純粹加深了原有用來排水的土溝,又或是用鋤頭在泥地上挖出一尺多深的新溝而已。但這些溝渠既是土溝,被泥水一衝,自然很容易變形,上游流來的水帶來了沙石泥土,用不了多久就會把溝給填上了,必須要重新挖一次才行,跟石頭砌成的水溝完全不能比。
她現在發現這種方法已經行不通了,但現用石塊去砌溝壁又來不及,只能讓人儘可能將土溝挖大、挖深,每日派人巡邏,看哪裡的溝被填上了,立刻重新挖開。另外靠近河邊的農田全都放棄,改用大石塊等雜物將岸堤壘高,避免河中水位上漲,淹過堤岸,漫過農田。
趙家小二房名下田地不少,都是當年郡公爺傳下來的,自然是位於最好的地段,還是大片大片連在一起的,佃戶也都精幹有力。趙琇這一改進,地裡的情況果然好些了,外面的河水不再漫進田中,佃戶們也將田裡多餘的水早早排了出去,一檢查地裡的莊稼,無論是棉花還是水稻,有一部分還算可以挽救,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年的收成必定會大打折扣。
趙琇算了算賬,心裡有些鬱卒。奉賢老家這邊的田地欠收就算了,小二房在外地的田地,今年恐怕也得不到什麼好收成,聽說京城附近和山東一帶都在鬧旱災,莊稼長勢都不怎麼樣。北方旱,上海卻是雨下得過了頭,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呢?她還是頭一回管家。還沒想出法子來開源節流,就為了應付這些天災,搞得手忙腳亂的。雖然祖母總是說,手中有田,心裡不慌,但她卻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靠天吃飯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的,她還是得想想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就能養家餬口的法子。
不過這是後話了,如今她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手頭的事務上。
家大業大的小二房尚且面臨困境。更別說族中其他人家了。外六房這些行商的人家還好。家中田地不多。虧損再大也是有限的,雖然本地棉糧雙雙失收,會影響外六房的棉花糧食生意,但他們可以上外地收貨。又或是從別的地方找補,問題不大。宗房、三房這些名下田產多的人家,也因為底子厚,虧上一兩年,頂多就是日子難過些,不至於傷了元氣。有問題的是族中那些小門小戶的人家,人口不多,家底本就不豐厚,田產少。除去地裡的出產也沒什麼別的入息,被這雨水一澆,哪怕還沒到棉糧收穫的季節,都已經叫苦不迭了。
趙啟軒家中,就是這樣的情況。
趙啟軒本身家境就不太好。雖然這幾個月裡,因為巴結上趙琇,時不時弄些西洋小玩意兒、西洋書本回來討她的喜歡,換得不少銀錢,但家底還薄,他和他妻子又一心要送兒子去讀私塾,所以仍舊是省吃儉用的,攢的銀子留到日後兒子讀書科舉所用。地裡被水淹了,他家又沒有足夠的人手開溝挖渠,勉強僱了幾個人去幫忙挖溝排水,一夜大雨過去,就全都白乾了,地裡的莊稼仍舊被淹了大半。夫妻倆親自到地頭去看了一眼,面對那副慘狀,簡直哭都哭不出來。
趙啟軒見小二房地裡的情況還好,咬咬牙,便來求趙琇。趙琇聽他說得可憐,便讓盧昌秀去知會手下的人一聲,順便幫幫他家的忙,趙啟軒感激得快要跪在地上向她磕頭了,趙琇勸了半日,才把人勸走。
族中象趙啟軒這樣情況的人家不少,她小二房的僕從僱工也不是很多,幫得了一個,還能幫所有人的忙嗎?那還有時間顧自家的地?可若是幫了東家,不幫西家,別人不免要說閒話,鬧脾氣。想來光靠自己一家一戶的實力去幫人,是行不通的。
這麼大的宗族,內三房外九房,光是同姓男丁就有好幾百了,各家名下又各有男女僕婦無數,加上僱工、佃農,少說也有幾千人口,如果把這幾千人都聯合起來,就象是一個村子,一個生產大隊,統一行事,各司其職,難道還無法面對眼前的困境嗎?
趙琇想了一夜,終於下了決心。
她第二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去拜訪宗房的趙璟和沈氏夫妻。
趙璟與沈氏近來也在為災情煩惱,宗房就是土財主,靠著田地的出產吃飯,今年的收成顯然是不行了,這是天災,人人如此,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問題是眼下煜大老爺不在家,等他回來,得知家中有了這麼大的虧損,即便不是兒子媳婦的責任,他也會把責任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