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盧媽(第1/3 頁)
趙?倚著祖母,目送欽差一行押送趙炯與蔣氏主僕走出了奉賢縣城城門,抬頭看向張氏:“祖母,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知道案子的判決結果呢?”
張氏神色淡淡地,摸了摸孫女的頭:“等他們回到京中,都快進臘月了,若是大理寺審得快一些,大約明年開春之前就能有結果,但若是大理寺審得慢,興許還得拖上一年半載。”
這件案子是皇帝所關注的,她並不擔心小長房能夠翻案,問題在於穎王那邊不知幾時才會露出破綻。廣平王早有明言,案子可能會拖上一兩年,她已有心理準備了。只要兇手最後能被繩之於法,她不在乎等待。雖然心裡會覺得委屈,會有埋怨,但皇帝的皇位是郡公爺一力保下的,她更不能容忍穎王破壞了郡公爺的心血。
趙瑋拉著張氏的另一隻手,小聲說了句:“好久啊。”趙?心裡也不大服氣,不過想想就算在現代,法院隨便判個案子也可能要等上一年半載的,這古代的大理寺判案,大概也是差不多?可這明明是大案要案,皇帝又關注,難道就不能特例特辦嗎?那皇帝的耐性也真夠好的。
她心裡正腹誹著,就聽到張氏說:“我們回家去吧。”她連忙緊緊地拉住了祖母的手。
回到奉賢后,趙?這還是頭一回看到這座小縣城的景緻。這縣城是真的“小”,東西寬度都不知道夠不夠一公里。據說在前朝時,這裡還是個小小的千戶所,本朝開國後,因太祖皇帝是嘉定人,以嘉定為中心,將周圍地區升級為上海府,這原名叫青村千戶所的小城堡才跟著升級為縣城。城中主幹道呈“十”字形,分別叫做東街、南街、西街和北街,將這小小的縣城分隔成了四塊。趙氏一族聚居的地方,就在縣城的西南部,與典史署隔街相對,距離不過百尺。
趙?等人送別欽差,就是在離家不遠的西城門,她們要回家,只需要轉身走上一百多米的路就能到家門口了,十分方便。
但這短短的一段路,他們祖孫卻沒能順利走完,才到半途,便有鄉人跑來向他們報信:“趙老夫人,西城門外有個婆子,說從京城來,是從前在老夫人跟前侍候的,她男人在城門口病倒了,她和她兒子女兒在哭呢,兩個小娃娃,還不到十歲大,怪可憐的。那小丫頭求人到趙家老宅來報信。老夫人派個人去瞧瞧,可是認得的?”
張氏訝然,這婆子會是誰呢?忽然,她想到了一個人,沒等她把這個人說出口,秋葉已經驚撥出聲:“難不成是盧媽?盧媽的小女兒小兒子,都不滿十歲。”
趙?也想起來了,張氏的陪嫁丫頭盧媽,嫁給了建南侯府的奴僕後,一直在外面替張氏管事,張氏帶著兒子媳婦孫子孫女扶靈回奉賢時,本沒打算要在老家長住,所以提前在京城買了宅子,把分家得到的東西大部分都轉移過去了,盧媽一家子就負責看宅子。趙焯夫妻死後,張氏要顧及的事情太多,也沒顧得上京城裡的這處宅子,她還打算帶著孫子孫女在老家多住幾年呢。廣平王回京前,她託他幫著捎了封信回京給盧媽,囑咐對方看好宅子,怎的對方忽然就跑來了呢?難道京城的宅子有什麼變故?
張氏也想到了這一點,眉間微蹙,面露擔憂。她讓秋葉趕緊回老宅去知會汪四平,讓汪四平派人到城門口去接人,看是否真是盧媽一家子來了,再為他們請個大夫來瞧瞧,可別真的病倒了。
當張氏帶著孩子回到老宅的院子裡坐下時,汪四平也過來稟報了:“回老夫人,確實是盧家的,她跟她男人盧昌秀,帶著小女兒和小兒子,於十月初七從京城出發,一路急行趕路。興許是路上太過勞累了,那盧昌秀在城門口就暈死過去,已請了大夫來瞧,並不礙事,歇兩日就好,連藥都不必喝。老奴已讓人領著盧家的和兩個孩子去梳洗,一會兒就讓他們來給老夫人請安。”
張氏鬆一口氣之餘,也添了幾分憂慮:“盧家的可曾提過,他們一家四口為何趕到奉賢來?可是京中出了什麼變故?”
汪四平道:“老奴也曾擔心過,問了那盧家的,她說先前訊息傳來,說老夫人與二老爺、二太太落水身亡時,大太太和大爺、大奶奶曾打過老夫人私產的主意,被她躲過去了,只是一家子日子也不好過,因此一收到老夫人的信,知道老夫人和哥兒姐兒都平安無事,只是身邊沒人,她就趕過來侍候了。她男人不放心,也帶著孩子隨她一塊兒過來,如今京城裡的小宅子是他們大兒子看著。”
張氏這才放下擔心,臉上帶了淺淺的笑:“真是的,我在老家難道還缺了服侍的人?她幫我把宅子看好了才是正經,還巴巴兒地跑上兩三千里過來侍候我。”嘴上抱怨著,她心裡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