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宗族大會(三)(第1/3 頁)
趙琇笑了笑,又一次叫過趙源:“你去取一疊白紙來,再取一套筆墨,一把裁紙刀。”
趙源面露狐疑,但還是老實聽話去做了,趙琇是他姑姑,她發話,他當然只有聽的份,況且在場的人裡,獨他是宗孫,跟在祖父、父親身邊,想要進進出出或是做些什麼事都方便,也熟悉宗祠的結構,知道東西都放在什麼地方。
族人們看著趙琇,都有些好奇,她要白紙和筆墨是打算做什麼?有聰明些的人就猜想,她這大概是要讓人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
趙源很快就拿了筆墨、刀和紙過來,但這紙跟尋常白紙有些不一樣,這是奉賢本地造紙小作坊出產的紙,遠不如趙琇自家用來寫字繪畫的字潔白,但勝在紙質細軟,用來包裹瓷器、金銀器之類的最好,原是宗房的人放在祠中,預備四時祭祀之後包裹珍貴祭器時用的。趙源有些尷尬,這是他在祠中能找到的最好的白紙了,卻未必合小姑姑的要求,他硬著頭皮將紙筆送到了趙琇面前。
卻不知這正中趙琇下懷,她需要的,最好就是有一定特色的紙。
拿到了紙,趙琇又再次支使趙源,把這疊紙裁成大小一樣的小張,只要夠寫一個一寸大小的字就行了,數量就照全族人的戶數來。
趙源是宗孫,平時沒少聽他父親趙璟和母親沈氏說起族裡的事,很快就想起了相關資料:“全族內三房外九房,合計十二房五十七戶人,除去二房小長房不在,其餘五十六戶人家,今天都來人了,那就是裁成五十六張。”他親自動手,用裁紙刀裁了七張紙,一張裁成八份,裁出了五十六張來。
趙琇接過這五十六張紙。親自提筆在每一張紙的右上角,用米粒大小的字寫了阿拉伯數字,從1寫到56,沒有一張遺漏,然後又把紙跺整齊了,在橫截面上斜著塗了幾筆,雖然只是不規則的線條,但把紙分開來後,卻能擔保每一張紙的邊緣處,在同一個位置有同樣的墨點。照著數字順序將紙疊好以後。這些墨點會組成幾條平整的斜線。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等做完了這些,趙琇又親手把這些小紙張全都弄亂了次序,問趙源要了個大竹籮,盛著紙張。讓他送給宗祠裡的每一戶當家人。她道:“一戶一票,請各位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是逐,還是留,只需要寫一個字,不必寫自己是哪一房哪一戶的,若是不想參與公決,可以畫個圈,表示棄權。只要棄權人數不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十八個人,那麼此次公決結果就可以透過,但如果棄權人數超過十八人,那就要押後再議……”
她說到這裡。八老太爺迅速補充一句:“沒有棄權的人裡,哪一方贊成的人多,就照哪一方的意思辦,但如果內三房三張票,有超過兩張反對的,事情也不可透過,需得押後再議。”
趙琇頓了一頓,其實她原本是想說,贊成的人數最好佔全部人的三分之二以上,議題才能透過,但人多勝人少,本就是人們慣常的想法,哪怕只多出一兩人來,那也是多了,八老太爺的話並沒什麼問題,也就隨他去了。
族人們私下小聲議論,都覺得這方法不錯,既公平,又不怕得罪了人,橫豎也無人知道他們寫的是什麼,若實在擔心,大不了畫圈棄權就是。雖然也有人覺得,如果贊成與反對之人剛好數量相等,那該如何下定論?哪怕是其中一方正好比另一方多一兩票,也代表著有很多人是持反對意見的,那樣真能讓人心服口服麼?還有,內三房兩票即可全盤否決,是否太不公平了些?若是內三房的人犯了錯,害了外九房的人,交由全族公決是否逐出宗族,內三房聯合起來護住罪魁禍首,那受害之人又要如何尋求公道?
但無論眾人如何想,這一戶一票的公決之法,眼下還是得到了族人們的統一認可,於是趙源便用那竹籮盛著紙票,在議事堂內轉了一圈,讓各房當家之人各自從籮中取了一票。
這邊廂,趙琇又詢問了八老太爺的意思,讓趙璟帶人搬了一張條桌到隔壁一個堆放雜物的小間內,在桌上放置筆墨,再將一個平時給祖先供奉鮮花用的細頸花瓶放在邊上。然後照著順序,由內三房開始,一個人一個人地進入隔間寫下自己的意見,再把紙握成團,投進花瓶中,走出隔間後,下一個人才能進入。
第一個投票的是宗房的煜大老爺,接下來便是二房了,但二房只有一個趙琇在。八老太爺總覺得,她雖然自小早慧,主意也正,思路清晰,不是一般孩子可比的,但這麼小的孩子,還是女孩,參與族人公決還是太荒唐了。
趙琇察覺到他的想法,笑了笑,便對他說:“八叔祖,你放心,我今日來宗祠,不過是替我祖母和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