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1/4 頁)
“此事既然是說和雙方罷戰,幽州當然也會派人與袁紹一方協商,估計不會有問題的。”
“那好吧,如果袁紹同意雙方暫時罷兵,我這裡沒問題。”
如此,田疇不費吹灰之力,圓滿完成了說服公孫瓚罷兵的任務。至於他們雙方到底能談出個什麼結果,愛咋地咋地,幽州是不會關心他們之間如何談的。
公孫瓚雖然在嘴上說的很好,其實,在內心已經不太在意劉展了。
隨著此次戰勝袁紹,公孫瓚的心也在膨脹。現在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對付袁紹身上,一旦徹底擊敗袁紹,幽州的娃娃州牧劉展,說不定也是他的下一盤菜。
當然,現在可不是與劉展為敵的好機會,公孫瓚還沒有傻到兩面樹敵的地步。
若真是如此,可就麻煩了。南面是袁紹,北面和東面都是幽州的地盤,三面一夾擊,公孫瓚想不悲劇都不行。
公孫瓚出自幽州,對幽州很瞭解。不過,當時他的地位比較低,又不是劉展的嫡系,劉展的一切內幕,以及關外所有的佈置,他都不知道。
他的認識還停留在以前幽州苦寒之地,人口少、糧食少,養活不了多少軍隊。
至於當初張純、張舉等人的叛亂被劉展消滅了,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據說,兩個人才聚齊幾千人,消滅這次叛亂也是在情理之中。
再後來的烏桓騎兵叛亂,五萬烏桓騎兵,這是公孫瓚親眼所見,確實聲勢浩大。
最後,烏桓丘力居叛亂居然沒動靜了,有許多說法。最主要的說法,是幽州牧劉展給烏桓人好處了,烏桓人答應遷居遼東。
對於這些訊息,公孫瓚也是後來才知道的。現在忙於爭奪地盤,也顧不上考究這些事情的真假。
公孫瓚目前在意的是冀州,現在還顧不上其他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四章調兵遣將
ps: 感謝書友天。葉№舞空的大力支援,感謝書友好冷的冰連續不斷的支援,謝謝,非常感謝!
幽州的這一次議事,與以往相比很明顯少了許多人。田豐去青州上任,徐晃、太史慈也在青州。郭嘉、于禁、許褚都在樂陵。還有北方戰場,張頜、高覽、徐盛三人還在前線帶兵,不可能把他們找回來的。以前覺著幽州的文臣武將還挺多,現在看來有些捉襟見肘,遠不夠用的。
劉展的老丈人蔡邑也不在場,再加上管寧也不在場,他們都在忙著教育事業。兩個大儒比起劉展忙多了。
劉展和他們兩個大儒,共同制定了幽州義務教育的初學教材,執行人當然是這兩個人了。
劉展要在幽州全面開展義務教育,讓全幽州的適齡兒童免費就學。劉展的這一舉動讓兩位大儒感動的老淚縱橫,一顆心全部撲在這場史無前例的事業中去了。
在此之前,可是從來沒有這種事。讀書的人只是少數,沒有錢的窮人家很少有機會讀書。所以,大漢朝有文化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家裡富有。
想當官肯定要有學問,大字不識幾個,你還想當官豈不是做美夢嗎?所以,家境好的可能會越來越好,家境差的或許會還是那樣,形成一種迴圈。
幽州所採取的義務教育,初學的學制是四年,包括漢學、算學、格物,內容肯定比後世要簡單的多。普及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民眾的素質。
劉展在這方面很慎重,挑選的內容很嚴謹。劉展的觀點很簡單,領先一步也是領先,不要一口吃個胖子。若是把後世的火藥、先進的機械等等,都搬到漢朝,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初學是普及教育,到了中學可就要精挑細選,有資質的學子才能接受教育。畢竟,現在還沒有條件無限制地擴充教育。
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教育首先需要有足夠的教師隊伍。等到這批人成長起來了,慢慢就可以擴大教育面。即便是這樣,有許多方面的內容還是缺乏人才,教師嚴重不足。
在幽州。世家已經非常虛弱了。
經過烏桓叛亂以後。尤其是關外的遼東地區和遼西地區。世家大族被削弱的幾乎沒有了。劉展藉著烏桓叛亂的機會,採取不太光彩手段拔除了這些士族。
幽州開展義務教育,甚至是下一步面向平常百姓家進行仕途選拔。都可能無阻礙。
至於能否在中原引起世家的反對,初級義務教育影響不大。真正會遭到反對的,恐怕是面向平常百姓敞開官路。
不過,等到幽州實施這個措施的時候,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