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一支武器都被集結到了大西洋防禦牆,或是貯備在防禦牆後最近的地點。隆美爾強調:“那條高水位線必須成為主要的戰鬥線。” 隆美爾的目的是要在整個海岸附近,但主要是在安特衛普和諾曼底奧恩河之間的第十五集團軍地區與奧恩河以西第七集團軍所在的諾曼底地區創造一條防禦帶。儘管1944年春,隆美爾在大西洋海岸到處巡視,檢查建築工事,鼓勵士兵,但是由於缺少時間、勞力和物資,大西洋防禦牆沒有按照隆美爾最後計劃的那樣完成。即使這樣,到5月底的時候,隆美爾還是將大西洋防禦牆變成了一個難以攻破的障礙。  
“堅韌”行動欺騙詭計(組圖)
美國戰鬥機和轟炸機正等待忙碌的空軍機械師為它們做起飛前的檢查維修。(圖一)充足的美國的軍事供應品和裝置儲存在遍及英國諸島嶼的倉庫裡。(圖二) 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參謀們幾乎每天都能從聯合情報處和偵察飛行員那裡獲悉隆美爾的進展。當他們得知處於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間的諾曼底進攻海岸逐漸被用來阻擋進攻登陸艇的特殊裝置佈滿時,他們的計劃被嚴重打亂了,這些特殊裝置包括菱形拒馬、四面體、彎曲的鐵軌和頂端裝有地雷的尖樹樁。這些障礙物構成了一個巨大威脅,它有可能在第一波進攻中造成重大損失,這就迫使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進攻計劃做出許多重大改變。 很明顯,為了能夠看清透過障礙物的道路,進攻部隊必須在白天登陸,而不是像一些指揮者所希望的那樣在夜幕的掩蓋下登陸。從事清除工作的工兵小分隊現在顯然必須在第一波登陸之後立刻登陸。蒙哥馬利原先打算在漲潮時間登陸,但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許多登陸艇會因觸到水面下看不見的障礙物而被摧毀。另一方面,如果在落潮時登陸,可以給小分隊最多的時間在潮水覆蓋這些障礙物之前清除它們,但進攻部隊不得不在能到達沙丘或海牆掩蔽處之前冒著重型火力穿越一段很寬、很長的海灘。任何一種方法都意味著重大傷亡。 蒙哥馬利的解決方案是從側面入手。他允許美國人在退潮之後登陸碰碰運氣,但他又下令英國和加拿大的進攻部隊在潮水開始上漲,而障礙物的主要部分仍在水面上的時候登陸。對英國人來說,這至少能夠減少登陸艇的危險,還能給工兵留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他們的工作。但這仍會使步兵在支援炮火做好準備之前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因此,蒙哥馬利決定對兩棲進攻的方案進行重大改革,即派遣裝甲部隊擔任突破任務。謝爾曼坦克將隨第一波登陸部隊登陸,霍巴特發明的其他特殊坦克將在第二波登陸,步兵是第三波。此外,盟軍還開展了其他戰術改革,但都沒有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透過奇襲戰勝敵人的戰略努力那樣重要。 “由鋼筋和混凝土構築,擁有現代化軍事武裝,同時又完全被訓練有素、意志堅強計程車兵把守的防禦工事只能透過奇襲來克服。”丘吉爾後來寫道。只有使希特勒不停地猜測進攻的地點、時間、分量和目標,進攻才有希望取得勝利。為了使各種秘密活動更具有欺騙性,丘吉爾專門成立了一箇中央機構——倫敦控制處,由兩名英國人即約翰·貝文陸軍上校和羅納德·溫蓋特陸軍中校領導。用倫敦控制處一位美國成員威廉·鮑美爾陸軍上校的話來說:“他們的目標是讓希特勒像一隻笨蒼蠅似的亂跑。”從戰略上講,由倫敦控制處和與之相關的情報處發動的這場欺騙性戰役不是D日成果的第一重要因素,就是第二重要因素,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則是盟軍的制空權。 倫敦控制處透過可以利用的每一個情報出口,比如雙重間諜、假的無線電轉播、假想的軍隊、抵抗和精心策劃的“輕率行動”等向德軍洩漏了上千條假資訊。這次戰役的目的是雙重的:第一,使德軍確信進攻將發生在其他時間和地方,這樣德軍就不會從其他戰線抽調部隊來加強實際進攻地區的防禦;第二,透過攪亂德軍的通訊、情報、供給和行政系統來延遲對諾曼底登陸所作的反應。 在圍繞D日進攻所進行的各種活動中,沒有比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下來由倫敦控制處設計的最後方案更具有欺騙性了。本質上它是一個可靠的戰爭計劃,它顯示了盟軍最高的政治和戰略水平。它包括六個主要的分計劃,36個附屬計劃和許多相關的戰略計謀。為了迷惑希特勒,並使他的部隊處於分散狀態,在歐洲眾多游擊隊和盟軍行動的周圍,謠言、佯攻、威脅、奇襲和破壞行動都被付諸實踐。 代號為“堅韌”的欺騙計劃最直接地影響了諾曼底進攻。“堅韌”計劃的全部目的是用所有的空中和海上掩護將德軍的90個師牽制在遠離諾曼底的地區。計劃的一部分將使德國最高統帥部相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