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會結盟起來,一致對付殘暴的大吳國。至少,我這次種族大遷徙,也是打著人道主義,把他們遷徙到更加肥沃的土地上生存這面大旗。
根據張晃的另外一個訊息,那就是高麗國王自裁了。而秀麗公主,原本也想上吊而死,卻被她的奴婢救了下來,如今秀麗公主就在他的手裡,嚴加看管中。
我微微一皺眉頭,秀麗再怎麼說,也是我的一介妃子。要死的話,死在大吳倒是沒什麼,死在高麗國算是個什麼事?索性便讓張晃回京之時,一同帶回來。
倒是兩塊新佔領的地方,必須劃分州縣,更需取名字。還是叫東突厥和高麗,顯然不是很合適。
滿朝文武這輩子都沒有為新佔領地進行過命名,均是興奮至難以自己。經過數個時辰後,終於商定了新地名。原高麗國成為了大吳一個行政省,省名望海,主海運。而原東突厥,則分成了兩塊,其中西北那塊草原,稱之為安遠省,主畜牧業。為大吳提供優良的戰馬以及優質的牛羊肉。而東南那塊丘陵山脈地帶,則稱之為鎮北省,主要出產木材和各類金屬礦。
吏部也飛快的運作起來,從一項項名單中。調出合適地官員,準備走馬上任。其他每一部,也都是沒有閒著,三個新省,正百廢待舉,沒有哪一個部可以有輕閒的日子。恐怕這滿朝上下,最空閒的應該是我了。有一幫子能幹的大臣們,實在是我地福氣啊,這種大事只要一釋出下去,他們立即會一路執行得妥妥貼帖。分毫不用我操心。
前數年大吳國養精蓄銳,民生休息,實力自是強大了不少。恰好有胃口可以將三省全部消化掉。大吳國的畜牧業向來不怎麼樣。但是如今有了安遠省,則可以讓大吳國的畜牧業提高上一個大臺階。而鎮北省那龐大的礦業資源以及林業資源,使得大吳國資源儲備量也是大幅度的上懲,將大吳深厚的底子再拔高了一籌。望海省不僅僅擁有大量的礦業資源,還面朝大海。完全可以發展為一個繁榮昌盛的海業省,而其前突的地形,更是使得大吳國戰略縱深更為強悍。
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著。張晃和簡令泰,仍舊率領著大軍,清掃著被佔領地地反叛勢力,在我的密旨指尋下。佔領地一切有可能對大吳國出現影響的勢力,將被一一肅清。而遷徙手續之前,一切可疑人物,都不得進行遷徙運動。如此一來,所遷徙地人,大部分將會是老人和孩童。老人很快就會死去。而兒童遷徙到大吳後,比較容易影響過來,成為真正的大吳國民。
如此,現今雖然剩餘五百萬餘人口。但是到最後,估計會連兩百萬融入大吳的人口也沒有,相對大吳如今六千萬左右的人口,猶如一塊小石頭投入湖泊,頂多產生一點漣漪而已。就算很多無辜的壯年人,也會被成為肅清物件,這些人思想已經成熟,很難影響到他們地故國情節。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即便是站在大吳權力頂端的數人,也是被矇在鼓裡,不讓他們知曉。那些死去的人,大吳會宣佈他們是由於水土不服,旅途勞累而亡。
我躺在太師椅上,重重地呼了口氣。如此之舉,雖然過於殘忍。然而卻是為了減少大吳將來後患地無奈之舉。如此大事,我必須站在大吳之大局上考慮,我不能給大吳將來安全上,埋下爆炸的引線。
……
時光匆匆流逝,眨眼間又是三年過去了。大吳國吃下望海,鎮北,安遠三省後,所引起的漣漪漸漸平復了下去。作為我親信勢力的錦衣衛和東廠,勢力又龐大了數籌。在這三年間,將那些留念故國的反叛勢力,一個一個連根拔起。到近數麼來,已經幾乎聽不到那些反叛組織的聲響了。這要歸功於我那兩個親信部門的雷霆血腥鎮壓手段。
這次大遷徙,可以說是已經成功了。剩下的孩童都已經被逐漸融入了大吳社會體系中,開始說得都是大吳語,穿得都是大吳衣服,學得都是大吳的文化。大多數老人和壯年人,都在這數年內地暗中清洗下,都死得乾乾淨淨。
國際上的形勢也是一片大好。當年被我策反的羅剎國,在幾乎快要將蒙古國吞併之前。蒙古國卻突然受到了一股神秘力量的襄助,起死回生,慢慢收回被羅剎國吞併的土地。然而,就算是這樣,兩國之間三年的征伐,也使得兩國之間積怨頗深,國力大為受損。休說對大吳造成威脅,能夠在大吳的虎視眈眈下得以自保已經算是不錯了,
那股神秘力量不必說,自是我派去的大吳精銳部隊,由我那得意弟子屠五親自率領。雖然現在大吳沒有胃口將蒙古和羅剎國吞併掉,但是也不代表我就會眼睜睜地看著羅剎國將蒙古吞掉。若是任由羅剎國成功吞併蒙古,在其數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