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唐軍再次殺進突厥軍中,突厥軍只顧逃命,被殺者不計其數。
殺不多時,有軍士來報烏那次:“糧草全部被唐軍劫走。”
烏那次見勢不妙,與呼兀列二人拼命突圍。
唐軍乘勢追殺,三十萬突厥大軍被殺得一敗塗地。肅州城外,煙火四起,旌旗滿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烏那次與呼兀列二人拼命突圍,突厥敗軍不顧一切尾隨。
離肅州漸遠時,烏那次與呼兀列駐馬回頭,但見一路殘兵敗將,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其眾約十萬餘。
烏那次不禁悲嘆:“唐軍不足十萬,何以敗我三十萬大軍!”
呼兀列道:“元帥休慮,待我等回沙州,收拾各州兵力,重振軍威,殺回肅州。”
烏那次點頭:“龍城果然有古道風之才,非蒙王可比。今番敗陣,我顏面見大汗。還是回去沙州,收拾軍馬,再組三十萬大軍,殺大唐個片甲不留。”
烏那次驚魂未定,忽然約有一萬唐軍擋住去路。
“古刀!”烏那次與呼兀列同時驚叫出來。
來者正是刀與鷹,他們領一萬軍在些等候多時了。
烏那次輕輕道:“我等強硬衝過去,如何?”
呼兀列驚道:“元帥,萬萬不可啊!我軍方才大敗,猶如驚弓之鳥,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一擊即敗。他們卻以逸待勞,更加刀與鷹的威名,這一萬精銳人更勝我十萬疲憊之師啊!”
“那便如何?”
“元帥,古刀武功高強,但卻仁慈。元帥曉以利弊,動之以情,或許能過去。”
烏那次點頭。
雙方漸近,突厥軍馬停下不前。
烏那次朗聲道:“將軍別來無恙嘛?”
天鷹冷道:“留下元帥的人頭,我二人自然無恙。”
“天鷹將軍難道沒有看到我身後有十萬大軍麼?即使是疲憊之師,可拼命起來,依然可以魚死網破。”
“魚死網破也罷,你死我活也罷,只怕戰後方知。”
“久聞刀與鷹二人統兵,向來以仁義為先。如今如何要趕盡殺絕了?”
“元帥也算是一號人物,卻領突厥軍屢進西域,犯我邊境,攻我城邑,殺我百姓。如此不仁之師,我豈能以仁義待之。”
“天鷹將軍言重了。大凡我突厥大軍,破城點到為止,從不屠殺百姓。所佔城池,皆施以仁政,教民耕種,休養生息。這一切,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六肆】放虎歸山
天鷹道:“簡直一派胡言!西域自漢以來,乃我中土與大食、波斯各國商貿要塞。各國商人往來,貿易興旺。你卻屢屢率軍,擾亂商路,令各*國*使*節*商賈從此與中土斷絕往來。西域本是商貿重鎮,卻因兵亂逐漸荒廢。元帥還有何臉面說什麼教民耕種,休養生息。”
烏那次無言以對。
呼兀列叫道:“元帥不必與他爭論,看我大刀。”
呼兀列掄起大刀,呼呼生風,正拍馬上前。
“颼!”
呼兀列頭盔纓絡被天鷹一箭射落。呼兀列吃了一驚,大叫一聲,舉著大刀又要砍過來。
又一支箭射出,呼兀列頭盔被一箭射落,一頭散發隨風亂飛。
天鷹冷道:“再敢上次,下一支箭必定插在你的額頭上去。”
呼兀列趕緊勒住馬,一肚子的氣無處出,雙眼瞪著天鷹。
“請古將軍說話。”烏那次道。
“請講。”古刀右手勒馬,左手握刀,目光如電。
“將軍可曾記得瓜州城中之言?”
古刀這才想起。他為救李蓉蓉,曾經答應過烏那次,如果再次掌兵,以李蓉蓉換十萬兵。如今烏那次提起,古刀頓時愣住。
烏那次笑道:“將軍孤身進瓜州,救郡主。曾豪言壯語,以十萬軍換郡主。本帥做到了,莫非將軍要食言?”
天鷹聞言,把弓箭慢慢放下,默不作聲。他已經知道古刀要做什麼了,而且,他也無能為力。
與古刀一起多年,天鷹最清楚古刀,也從不反對古刀的任何決定。
烏那次微笑道:“因為我知,總有一天會落到古將軍手裡,所以此前斗膽向將軍要了十萬兵的承諾。不過,這此之後,你我從此再無任何要留情的地方。這不能怪我,是將軍首先在車師放過我突厥三千兵,我這是為了報答將軍啊!”
古刀不作聲,他看看天鷹沉默的臉,再看看烏那次與呼兀列,想到在瓜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