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家有邪神初長成、
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籃球夢之揮手之間、
我的番茄日常、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病弱幼崽?不,是世界天災!、
世界第一天才、
神奇寶貝:神奧開始【後續】、
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
快穿之攻略了男二怎麼辦、
韓隊點名要你,刑警新星別想走、
掙脫綠空、
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
海島求生:我能召喚海賊人物、
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
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
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
傾盡天下攜手山河、
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
歐希樂斯的日記、
的愛情深深打動——儘管他們的邂逅只持續了短短24小時。
愛情電影最大的悖論是:愛情沒有模式,但愛情片卻必須有套路。也正因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大量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從一塊銀幕被複制到另一塊銀幕。然而《羅馬假日》是不可複製的,它是一部糅合了悲劇與喜劇的全部要素,卻又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影片。他們的相逢喜而不俗,他們的離別哀而不傷,增之一分減之一毫都會過火。從這個意義上講,導演威廉·惠勒屬於那種不出世的天才,他用一種很有節制的筆觸,令這段愛情逐漸走上高潮,然後就讓它停留在最美的一個點上。
上世紀70年代,曾經有人想拍攝《羅馬假日》的續集,讓兩位主人公的後代來接續他們的情緣,但最終沒有成功——這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幸事,因為自那個點後,一切美麗都會不可阻擋地消逝。相愛的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裡,卻永遠相望而不能相見,這是“刻骨銘心”4個字的最好註解。
《羅馬假日》是方形銀幕時代的最後一場繁華,奧黛麗·赫本則是神殿中的最後一尊神像。從那個1953年愛情停止的地方開始,好萊塢由神話時期進入英雄時期,直到大約20年後,它又被現實主義的人間所取代。
有意思的是,從《羅馬假日》大約再往前追溯另一個20年,1934年,正是開創了這個神話時期的《一夜風流》公映的那一年。對比這兩部喜劇風格的影片,我們會發現它們在基本劇情上有著驚人的巧合。都是富家女簡裝出逃,都是半途偶遇英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