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認命吧_80(第2/3 頁)
陵王世子勢迫京城,居然還敢誣陷淳于大人?陛下,京中兵馬叫我帶出來不少,淳于大人與朱老將軍怕是支援的艱難,我們縱不能一舉拿下叛軍,至少也要將陛下凱旋的訊息傳回京城,免叫人受了叛賊蠱惑。”
宣帝心中倒有些感慨。
淳于嘉前世結黨營私,私下被人呼作奸臣;今生倒是有了幾分純臣的樣子,卻又這麼糊里糊塗地讓人當了奸妃。宛陵王世子欲行不軌,還要拿他作筏,說什麼清君側——
宣帝暗自冷笑:他還不是唐明皇,淳于嘉更不是楊貴妃。他身邊的人,就是有錯也輪不到這等逆臣來清!
他站起身來,面無表情地吩咐道:“將此人放回去,叫他將朕凱旋的訊息傳與宛陵王世子,朕看在他是皇太孫生父的份上,給他一個請罪的機會。鳳卿,你帶兩千人馬繞到景龍門,想法進京安定人心,朕與阿仁須從朱雀門入城。”
鳳玄入城的時候,幾乎就是長安最艱難的時刻。
宣帝已在南征中駕崩的訊息傳得漫天都是,許多朝臣都信之不疑。特別是朱煊與鳳玄走後,淳于嘉將皇孫留在宮中,不使其接觸大臣,越來越多的人在朝上向他施加壓力,想讓他放小皇孫出來聽政。
因宛陵王並未公然舉旗造反,淳于嘉說出他欲謀害宣帝一事時,還有許多人嗤之以鼻,以為皇孫即宛陵王太孫,他沒有謀反的必要。而宛陵王世子到城外要求弔唁,被淳于嘉拒之門外後,更有人疑心他想要控制幼主,有不臣之心。若非朱煊臨行時將京中兵權交與了朱淮與朱恆,淳于嘉在宮中怕是早已坐不穩了。
後來宛陵王世子陳兵朱雀門外,舉起討伐奸妃的旗幟,朝中眾臣才終於認清了宛陵王的真面目——自古以來打著清君側旗號的,無有不是藉此逼皇帝下臺,自己登基為帝的。但宣帝生死不明,宛陵王世子又是未來新君的生父,仍是有不少人傾向迎他入城。
眼看著守城將士死傷得一日比一日慘重,朝中人心又渙散,淳于嘉終於打定主意,將皇孫叫到自己身旁,將他父祖謀反、欲圖加害宣帝一事從頭到底告訴了夏鋮。
他雙膝跪倒,向著皇太孫叩首奏道:“殿下是聖上親選入宮,欲以繼承大統之人。臣雖為后妃,在殿下面前亦是臣子之屬。是開門迎接世子還是守城到最後,此事重大,臣不能代殿下決斷,唯請殿下熟思之,臣願唯殿下之命是從。”
皇太孫已經懵了,怯生生地問他:“我父……宛陵王父子要謀反,那皇祖父還會回來嗎?”
淳于嘉長跪起身平視著他,平靜地說道:“若宛陵王世子先入京城,擁立殿下登基,或是自行登基,陛下就回不來了。如今京城已阻不住世子大軍了,他勢必要入宮來取這個皇位。殿下若要守城,臣就陪殿下守到最後;殿下若要放世子入京,臣雖不敢違命,卻也不會等到開城那一刻……臣自當為聖上殉節。”
“淳于叔祖這幾天不讓我上朝,是因為宛陵王謀反了嗎?”
“臣怕殿下知道此事,心中不安。”
“我父親要是不謀反呢?我去勸勸他,叫他……把皇祖父還回來。”
淳于嘉對於宛陵王世子不抱希望,但他對皇孫抱希望。只要小皇孫說一聲宛陵王謀反,讓將士阻他進城,士氣便能高得多。若皇孫想不開……反正他離皇孫最近,到時候替皇孫說話就是。
他親手牽著皇太孫踏上城頭,抱著他望向下方硝煙戰火。皇太孫聽著下方傳來的“除奸妃”“救皇孫”的呼喊,帶著點怯意看向城下那個一身金黃盔甲,坐在大軍後方的男子——淳于嘉將宛陵王世子的所在指給了他,並告訴他那些軍士呼喊的那些話的意思。
那身影在他眼中已經十分陌生了。小皇孫看了幾眼,便皺著眉頭看向淳于嘉:“淳于叔祖待我很好。我也不想皇祖父不能再回來……”他緊緊抓著淳于嘉的衣袖,將臉埋到他懷中:“我想皇祖父了,我不想讓他們打仗……”
淳于嘉將他從懷裡拉了出來,站在城牆邊高聲問道:“殿下是想要皇祖父,想要像現在一樣過下去,還是想要宛陵王世子入宮,以後再也見不到皇祖父和我們這些叔祖?”
小皇孫眨了眨眼,一串淚水便落了下來:“我要皇祖父,我不想讓父親謀反,我想讓皇祖父回宮……”
他的聲音極大,城頭守軍都聽得清清楚楚。淳于嘉從懷中掏出手帕,溫柔地替他擦乾眼淚,含笑提醒趕過來保護他和皇孫的朱淮:“老將軍,讓眾將士將皇太孫之言傳下去吧?”
86、第章
有皇太孫一言,宛陵王世子謀反一事便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