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第1/3 頁)
、人道真意,無妄魔境
慈安城,國師府。
祭臺之上,有一人安然靜坐。這人白衣白髮,神情淡漠,眼中寧靜深遠,宛如一汪清冽的泉水,與南邊的戰火紛亂格格不入。
誰也想不到,就是這不食人間煙火之人,在兩年前以一道敕令掀起了聖地正統之戰。
一名身著月白道袍的白髮青年從祭臺下緩緩踱步上來,在國師面前停步,他沉聲道,“神霄子……”
靜坐著的人抬眼,很自然地打斷道,“鏡離,如今叫鏡離。”
“師尊有話要我帶給你。”來者正是神隱門清虛子。
“願聞其詳。”國師抬手,他們兩人間突然出現一個小案,案上烹著熱茶,縷縷幽香與硝煙味混在一起,仙人的寡慾與人間的廝殺也混在了一起。
清虛子在他對面坐下,看著他,清了清嗓子。
“師尊說……”清虛子頓了頓,學著他師尊的口氣道,“邙繹欺你小他一輩,看不透九鳴城的結界,我便以青鳥報信助你一回,不想你還是輸了首戰,孺子不可教也!”
“……”國師沉默,神色淡然,“還有呢?”
清虛子面無表情地道:“他還說了,人道興不了。”
“他派你來做什麼我都知道了,你去吧。”國師點點頭,然後捧起一盞茶,輕輕抿了一口。
“何必執迷?”清虛子不動身,也捧起一盞茶,等它涼下來,“既然人道興不了,聖者大人又何必執迷?”
國師嘆了口氣,心裡明白清虛子這是要與他論道了。
“人道,妖道,鬼道,仙道,魔道……世間大道三千,為何單單人道不行?僅憑通天神脈上那位一句話麼?”國師執盞,茶水平靜極了,看不見一旦漣漪。
“大道廢,仁義出。人道修的是大仁聖德,若是想借此重成大道……恕我直言,逆亂因果之事是成不了的。”
國師淡淡地道:“你說的大道乃是仙道之大道,自然要與人慾相離。然我人道成君子聖德,悟天地至理,有何不可?道不同,本就不相為謀,若是以仙道來駁人道,那不如讓神隱門一統天下聖地算了。”
“非以仙道駁人道,聖者大人,人之精神,原不過陰陽二氣變化而成。陰陽二氣以聚始,以散終。**全,則氣聚而精神存;**毀則氣離散而精神滅。是以人身終不得長久,大仁聖德終抵不過滄桑變遷。大人還請三思。”清虛子有理有據,言辭懇切。求大道,求長生,求的無非是“不朽”二字,修人道不可能得不朽,這就是他要向國師闡述的了。
國師又飲了口茶,望向南邊的烽煙,道:“你說氣聚則成人,這話對,也可以說不對。清通澄朗之氣,浮而為天;濁滯煩昧之氣,積而為地;平和柔順之氣,結而為人倫。大道之行,以中正平和為先,而作為平和柔順之氣所聚成的人,乃是靈秀所鍾,得天獨厚。人身雖難得不朽,但在這短短一生中,卻有更大的希望求取大道,超脫人身。”
“依我看,人雖是天地之靈,但修道一途與其他族類並無太大差別,其中人道修行更為崎嶇。您方才也承認了,人乃氣聚而成,須知氣本無質,凝委而成形,形本無情,動用而虧性。形成而性動,去到彌遠,故溺於生死,遷於陰陽,不能自持。”清虛子藉著“人乃氣聚而成”這個論點反將一軍。
國師的意思是,人是天地平和柔順之氣所生,對於修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存在無法得道的說法。而清虛子卻說,強行將無心無情的天地元氣凝聚成有心有情的人,這本來就不合乎自然。當氣聚而成人時,當人修行人道之時,便會有心有情,然而一旦心中有了“情”之一字,便會沉溺於生死苦海,不能自持,這與天地大道是相違背的。
說白了,清虛子在踩了人道一腳的同時還要宣揚一下太上道。
“有情便不能成道?想必你也知氣的來由,太素之前,不可為象,待到龐鴻成道幹,天地便分內外、陰陽、動靜二元,育成庶類,也即道實。”國師此時開始以聖者的境界壓制清虛子,所論之道越發艱澀。他將萬事萬物的終極——“道”,比作是植物的枝幹,將由道衍生出來的天地萬物比喻為“果實”,道實在漫長時間裡生長繁衍,而早在一切未曾產生前就有了其繁衍的秩序。
“所以……?”清虛子境界上與國師隔著千山萬水,他蹙眉問道。
“在道實產生之前,天道便已經形成了秩序,待到一切產生,天地初闢,皆循這種秩序執行。而體現這種秩序的,便是“人之精”,聖人。聖人降世,紀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