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將真力運集右掌,一掌向山壁擊去,只聽呼地一聲巨響,那混石山泥,竟然被打落好大一堆,足足有半人之高。
樂靜修道:“如何?一般武林高手,又豈能抵擋住如此掌力?毅兒,為父度力完畢後,你將躋身武功天下前十名之列,屆時發掌踢足都要小心,別誤傷了人命。交泰神功第五層,要練真力三種的外發法門,三種內含法門,以及外發與內含同時施為的三種交泰法門。”
接下來三天,父子二人便在洞中一邊傳授練功法門,一邊讓樂仁毅練化內力。
第四天,又該出去買食物了。樂靜修要去,樂仁毅爭著去。他想到父還有三個月好活,不禁悲從心生,只想出去買一點好東西回來孝敬一下父親。樂靜修明白他這心意就讓他去買食物了。
樂仁毅出去在農戶家買了許多食品,中午時分回到了山洞,一走近洞口,他就發現不對勁。洞石已經被推開了,他出去時用來掩護洞口的草,被扔得四處皆是。
樂仁毅明白洞中出事了。他扔掉食物,拔出長劍,將真氣佈滿四肢百骸。他原來靠苦練和外丹培育,已有八十年功力,得其父六十年度力後,此時已有百四十年功力。如若他的練功目標不是為了三山斗法,而是行俠仗義或混跡武林,這百四十年功力,足以叱吒江湖了。只是他的目標太高,使命太重。他的鬥法物件是龍虎山正一教大宗師,天下內力第一的張與材,他便得其父全身近兩百年內力,合上自己的,只怕也還差一截。他明白洞中一定是來了強敵。他蹲在洞外,思忖怎樣進洞。
他想洞中是前小後大,來敵如是大高手,害了父親後,定會斬草除根,定會藏在洞中等自己進去。因為不論他父親是死是活,他都會冒險進去的。思忖片刻,他想不出良法,只好蹲著身子鑽進洞中,將長劍悄沒無聲伸在前面。他太擔心他父親的安危,不願多想。
洞中寂然無聲,一路上也沒有什麼伏擊。他走到天然洞廳中一看,頓時失聲大叫:“父親!”
樂靜修,仰面躺在地上,身上起碼有十數處劍創口。他的喉管已被挑斷,血跡已經幹了,他已死了至少一個時辰。
樂仁毅雙目中淚水奪眶而出。但他心中明白,此時不是悲傷的時候,他一邊傾聽動靜一邊擦淚,同時長劍橫在身前。他揩乾淚,察看洞廳,卻不見敵人的影子。
他這才走近父親的屍體,那十數處劍傷,有幾處十分明顯是正一教的三氣混元正一劍法所創。三氣指陰氣陽氣及陰陽和合之氣。《太平經》說:陽氣好生,陰氣好殺,和氣好成。對“和氣”,正一教稱為混元;靈寶壇稱為交泰,上清派則稱為衡正。正一教派中有許多種劍法,而這三氣混元正一劍法,就如正一神龍飛天三十六式一樣,乃是正一教的鎮教之寶。樂仁毅不禁大驚,莫非正一教主張與材追殺上來了?
想到這裡,樂仁毅全身驚出了冷汗。他父親度了六十年內力給他後,只有百二三十年內力了。樂仁毅此時的內力,比他父親還高一二十年,但既然父親不是來敵的對手,自己亦不是對手。自己身負靈寶一派的復興使命,可不能使父親在天之靈失望太大。
他跪在父親屍前,伸手去屍體懷中尋找靈寶經。他父子二人將四卷靈寶真經分藏二人懷中。樂仁毅藏了前兩卷,而他父親懷中藏了後兩卷。如今那捲經書卻不見了。差幸他曾通讀過四卷《靈寶真經》,除了密語,基本功法他是記得的。
樂仁毅知道經書被人偷了。他如今只有儘快掩埋了屍體,引身遠走避禍,隱姓埋名練功,大成後再出山報仇。
洞廳中的泥地有的是低溝深漕。他將父親的屍體抱在一個低槽中,掩上泥土和石塊,算是埋葬了父親。他磕頭告別時,又猛然哭出了聲。
出洞時,已是下午了。他悄沒無聲地走到洞口,運出地聽神功,傾聽洞外,他沒有聽出有人的呼吸,只有山風吹,長草動。他想,走吧,死活皆有天命。
他運足真力,雙腳一蹬,便從洞中射了出去,他揮舞長劍,在前面絞殺開路。沒有人在洞口截殺,他順利衝出了洞。他運氣作勢,揚身站立起來。他剛站穩,便聽到了一陣轟天笑聲在側面響起。
“果然接受了乃父度力!”那笑聲是龍虎山飛龍長老的笑聲。“好愚蠢的一對父子。要度力何不一次度完?如若一次度完,那你這小子豈不一下子成了天下前五名高手之一?慢慢度?慢慢化?豈不知這慢慢二字中蘊藏了多少變化?這變化可好可壞。偏偏你這小子就遇不到好,而遇到了壞。這就是殺機!天下前十名的大高手度力後由王霸流降為了絕流,變得不堪一擊,死了。你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