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貞觀之治序
吳兢《上貞觀政要表》: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雖唐堯、虞舜、夏禹、段瀝、周之文武、漢之文景,皆所不逮也。至如用賢納諫之美,垂代立教之規,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並煥乎國籍,作鑑來葉。
《新唐書·太宗贊》: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清高宗(乾隆)為《貞觀政要》序:太宗以英武之資,能用賢良之士,時若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諸人,佈列左右,相得益彰。蓋自三代以下,能用賢納諫而治天下者,未有如此之盛矣!
。。
貞觀之治 第一章(1)
中古時期,公元589年,隋朝結束了中原長達二百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僅僅過了近三十年,七世紀初,因為隋煬帝極度役使民力,加之徵伐遼河流域,終於造成統治階級內部分化,社會震盪,暴動蜂起。其中,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淵,於公元617年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來年,在隋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稱帝建立唐朝。他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多次出征,擊敗諸多強敵,使李唐政權成了割據關中的一股強大勢力。
滿山遍野的混戰廝殺聲。交戰雙方是唐軍和薛舉軍。戰況慘烈,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在空中響起:有親手誅殺李世民者,封萬戶侯。頓時,薛舉軍的勢頭大漲,漸漸把李世民的軍隊圍攏在中央。唐軍被困,陷入絕境。
李世民大帳內,夢中驚醒的李世民從黑暗中坐起,喘著粗氣,漸漸定下神來。他走出帳外,仰望星空。長孫無忌從後面走過來:秦王殿下怎麼這麼早就起來了。
李世民:你呢,又是整宿沒睡?
長孫無忌:軍中事務繁忙,不及時整理出來,會有麻煩。
李世民:你說天亮以後,在這兒能看到長安嗎?
長孫無忌:也許能,已經這麼近了。
李世民:為什麼我總是做打敗仗的噩夢?
長孫無忌:是因為做了噩夢才起來的嗎?
李世民點點頭。
長孫無忌:大概是因為去年的那次失利給你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李世民:做對一千件事,別人不一定會記得你,可是做錯了一件,就會成了別人的話柄。
長孫無忌:殿下你千萬不用為此自責。失利的責任並不在於你。
李世民:可我是一軍統帥,用人無方,難道不是我的責任?
長孫無忌:可是陛下絲毫沒有為此責怪你。
李世民:是我自己心裡覺得過不去。
長孫無忌:你打的勝仗不計其數,僅僅是一次失利,算得了什麼?普天之下,有誰能從不失手?
李世民:一次失手,便要賠進無數將士的生命。
長孫無忌:既然是打仗,死傷也就難免。做殿下的部下,是件幸運的事。多少次戰鬥幾乎沒有傷亡,這樣的事,還能在哪兒遇到?
李世民:從小到大,你給我說了多少寬心話。別人說的,我都不愛聽,聽著像是在阿諛奉承。唯獨你說出來,聽著讓人覺得舒服。
兩儀殿內,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三人對坐,都沉默不語。李淵愁眉不展。李建成盯著李元吉,目光裡有責備的意思。
李世民快步走入兩儀殿,叩拜。
李世民:元吉怎麼也在這裡?晉陽那裡……
李世民看到李淵和李建成的表情,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也呆住了。
李建成:晉陽失守了。
李世民:怎麼可能?憑晉陽的兵力,再強的敵人來了,也能周旋一年半載,怎麼可能這麼快就丟了呢?
李元吉:突厥不講信用,背棄了跟我們的和約,轉而跟劉武周聯手。劉武周的數萬精兵,加上突厥騎兵,把晉陽團團圍住。父皇幾次派去的援兵都被擊敗,全軍覆沒。我看實在是守不住,就棄城退到長安來了。
李建成:這麼說來好像沒有你的一點責任。
李元吉:敵人那麼強大,難道是我的錯。就算是讓二哥守在那裡,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李淵:二郎快坐,你的勝利是我這幾天唯一聽到的好訊息。這次本來該擺酒宴給你慶功,可現在這種情形,我是一滴酒也喝不下去啊。
李世民:父皇,等我們統一了中原,再慶功不遲。
李建成:可是我也聽說了很多你在晉陽的劣跡。父皇剛剛恢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