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以為還是穩妥一點為妙。
李世民:人心浮動?你指的是你們這些東宮舊部?
一位美女在旁侍候,斟酒。
王珪:我好像在哪裡見過?
李世民:玄武門之後,廬江王叛亂……
王珪恍然:啊,我想起來了,她是廬江王的妃子。
李世民:美女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她原來不是廬江王的妃子,廬江王殺了她的丈夫,把她奪到手。
王珪:陛下認為廬江王這樣做,是對?是不對?
李世民:殺她的丈夫,奪他的妻子,你還問對不對?當然不對。
王珪:春秋時,齊桓公經過郭國都城的廢墟,問郭國滅亡的原因。當地的父老說,郭國的國君知道什麼是對,卻不去做;什麼是錯,卻不能改,所以亡國了。管仲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他認為齊桓公是郭國國君一類的人。剛才我還以為陛下認為廬江王殺夫奪妻是對的。我今天是陛下的大臣,勸陛下既然知道什麼是對的,就要去做,而不要把這樣的美女留在左右。
李世民一愣:一個美女,有這麼嚴重嗎?
魏徵:當然嚴重!以前楚莊王想讓楚國強大起來,聘用一個叫詹何的人,問他治理國家的道理。詹何回答說,帝王自己先做好吧。
李世民:這個詹何好像是所答非所問啊。
魏徵微笑了一下:其實是楚莊王沒有聽懂,於是再問詹何怎麼樣才能讓楚國強大。詹何說:“沒有聽說過能管好自己的帝王,治理的國家反而是亂糟糟的。”所以,古代聖明的君主,都是從自身做起,才能推及到治理國家。陛下應該聽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吧?
李世民猶豫地點頭。
魏徵:只有自己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個家。能管好一個家,才有可能治理好一個國。陛下想想,修身不好,不明事理,連一家人都擺不平的人,怎麼能擺平一個國家,談何治理?
李世民:有道理。
魏徵:我聽說,陛下每次征戰,一定是身先士卒,武功是如此,文治天下,同樣的道理。
李世民:嗯,我懂了。
美女:陛下不是要殺我吧?
李世民笑起來:殺你?殺了你他們就要說得更厲害了!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十月初八,李世民封八歲的中山王李承乾為太子,沒有加冕。
李世民巡視著一個一個宮女,之後,李世民站回到御榻席前。
李世民:凡父兄隨我征戰陣亡者,站起來!宮女群中遠遠近近站起很多。
李世民:受我一拜!李世民揖拜,長孫皇后站起,揖拜。
李世民:隨我征戰者,常說我愛兵如子,今天看來,我愛兵如子不夠。他們的妻女姐妹,我不知道有這麼多,就在我身邊。古來征戰,陣亡者多,所以我令天下收骸骨,本來是要平安民心,不料……我不知道你們心中悲痛,宮中雜役有失。
長孫皇后:陛下許站立者,休假出宮,處理家事。
站立的宮女跪下,拜:謝陛下!謝皇后!
長孫皇后:各歸各所。宮女散去。
李世民在御榻席上慢慢坐下,沉思:原來宮中有這麼多宮女,我打虎牢關也才一千五百人,宮中宮女到底有多少?
長孫皇后:總在萬數上下。
李世民驚異:加上內侍宦官,要將近兩萬了!
長孫皇后:陛下是九五之尊,即使這樣,比起隋煬帝來,還不算多。
貞觀之治 第十八章(3)
李世民:光是這些人的月出,就是一大筆開支。我與房玄齡他們議論國力,看來內廷這裡,消耗很大啊!
長孫皇后:天下初定,民力虛弱,人口不足,是要精打細算。
李世民:我向突厥索要他們搶去的人口,其實,放一些宮女出宮,許配民間,十多年,就有人口增加。
長孫皇后:是。
李世民:你掌管後宮,你看可以釋出多少宮女?
長孫皇后:緊打緊算,我看可以釋出三千上下吧。
李世民:這個事情,就拜託皇后了。
裴寂:太上皇對削減宮女不是很高興。太上皇雖然不理朝政,後宮也是由皇后掌理,但是太上皇那邊的宮女還是不減為好。
李世民:武德雖有九年,開初天下並未統一,仍然是連年征戰,突厥幾次進犯。今年八月,與他們斬白馬訂立新約,今後年年輸送物品,消耗國力更大了,既然不能與他們抗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