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料事如神!(第2/3 頁)
須對高唐發進實際的攻擊,非得付出點兵馬死傷,才能把袁紹對付過去。
曹操沉默不語,心中思緒卻翻滾如潮,盤算著天下的局勢,計算著敵我間的力量對比,權衡得失之勢。
沉吟許久,曹操輕嘆一聲,咬牙道:“文若說得對,為了堵上袁紹的嘴,也只能出點血了。”
畏於袁紹的威勢,曹操決定對袁方運兵,經數天的準備,三萬大軍終於越過州界,向著南岸重鎮高唐,殺奔而去。
……
平原,故瀆壁壘。
“糜家從徐州傳來急報,陶謙已被劉備說服,目下正在向郯城一線集結兵馬,準備大舉北上,向我琅邪發動進攻。”
“高唐郭淮急報,曹操的大軍已越過邊界,沿黃河東進,向高唐逼近。”
“冀州細作有報,袁紹已下令增兵,數以萬計的生力軍,正源源不斷向平原一線增援。”
“幷州有報,袁熙已攻克晉陽,基本平定幷州,近又送三千匹馬往平原,相助袁紹。”
……
袁方高坐於上,一邊擦拭著他的碎顱棍,一面聽孫乾彙報著天下諸地的情報。
帳前,除了郭嘉咂巴著酒,依舊一副散漫外,其餘諸將官們,神色都顯得有些凝重。
形勢不容樂觀。
前日袁方雖破了敵人土山陣,甚至還傷了袁紹,但這隻能算是區域性的小勝。對袁紹實力的損傷也有限。
整個青州的面臨形勢,卻似乎在朝惡化的方向發展。
“奉先,別光顧著喝酒,說說你的看法吧。”袁方頭也不抬道。
郭嘉吞了口酒,不緊不慢道:“這形勢嘛,看著挺嚴峻的,其實沒那麼嚴重。就比如徐州陶謙,大傢伙覺得那老東西,有能耐奪回臧霸把守的琅邪嗎?”
一句反問,眾將緊凝的眉頭。頓時松展了不少。
袁方嘴角動了動。他心如明鏡。郭嘉的判斷跟他一樣。
上一次陶謙大舉進攻時,袁方的形勢那麼吃緊,最終卻仍大敗了陶謙,令他折損萬餘兵馬。
今陶謙元氣還未恢復。而袁方在琅邪北海佈署的兵力,卻超過了上一次,陶謙縱使起大軍前來漁利,料他短時間內也難有作為。
“至於袁紹嘛,他家大業大,財大氣粗,想增兵就讓他增吧,反正我們就是死守不動,守到公孫瓚滅了劉虞。吞併幽州,那時看袁紹還有沒有閒情逸志,在這裡跟咱們耗下去。”郭嘉又不以為然道。
這番話後,諸將的眉頭,已是徹底展開。
袁方放下了碎顱棍。抬頭看向孫乾:“幽州的形勢,現在如何了?”
孫乾在一疊帛書中翻看了一會,拱手道:“稟主公,北面情報稱,劉虞連戰連敗,今已被公孫瓚圍於居庸城中,已是窮途末路,恐怕劉虞已撐不了多久了。”
袁方微微點頭,感嘆道:“劉虞待人寬和,忠於漢室,算是個好人,可惜亂世中,好人註定要被人欺負。他這個好人一完蛋,公孫瓚這惡人坐擁幽州,到時就是袁紹膽寒的時候。”
諸將皆也唏噓不已,皆想這天下的形勢,還真是風雲變化。
就在不久之前,他們還和公孫瓚殺得難解難分,形同於水火,而現如今,公孫瓚卻搖身一變,從某種意義上,變成他們嚇退袁紹的利器。
一片感慨中,郝昭卻道:“袁紹和陶謙兩路雖不為懼,但曹操這一路人馬,卻頗為棘手,看他那架勢,竟是打算動真格的。倘若高唐被圍,我東面諸郡國的糧草,就要繞遠路才能運抵平原,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勢頭。”
現下兩軍已進入到相持階段,從比拼軍爭,上升到了比拼消耗的時候,糧草運輸自然成了至關重要的環節。
高唐做為連線南北的樞紐之地,一旦被圍,必將加重袁方糧草轉運的負擔,這是毫無疑問的。
袁方卻掐指一算,冷笑道:“放心吧,我料用不了多久,曹操必撤兵而退,他這一路撤了,陶謙老狗那一路,也必撤無疑。”
袁方信心十足,彷彿一切皆在他掌握之中。
郝昭等諸將卻是驚訝,就連郭嘉也頗為不解,絞盡腦汁也想不通,袁方何來的自信,就判定曹操一定退兵,而且,連同陶謙也會撤退。
眾人的疑惑,袁方也不解釋,只下令南北諸軍嚴守不戰,以待時變。
轉眼一月已過,袁方和袁紹間的戰爭,已持續了近兩月。
過去的一月之中,袁紹又往平原增兵近一萬,不時的發動進攻,卻皆為袁方挫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