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社會和封建制度社會作為劃分時代之方法。
雖然如此,春秋與戰國畢竟是極為重要的時代轉折點,所以不可不觸及成為其象徵的晉之分裂。
一言以蔽之,這是“下克上”的時代。
晉王室勢力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居重臣之位的六卿勢力。
晉之六卿為範、知、中行、趙、韓、魏六氏。這六卿相互鬥爭,自不待言。
範及中行兩氏,首先被以知氏為盟主的四氏聯軍攻滅,而從競爭舞臺上消失。餘下四氏中,勢力最強大的是盟主知氏。由於知氏有傑出領袖知伯,所以其餘三氏無法與之抗衡。
txt小說上傳分享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第三部分(5)
知伯不時用以大吃小姿態,對其餘三氏有所欺凌。
——希望你們把領地割讓給我。
第一個被如此要求的是韓氏。韓門之主韓康子當然對知氏之橫暴憤怒不已,而家臣卻對他諫言:“要是拒絕,對方一定會攻打我們。由於知氏實力強大,我們將被攻滅是難免的。請接受對方的要求吧!一旦對方食髓知味,一定也會再向其餘諸氏提出索求。結果,總會有人因拒絕而開啟戰端,這樣,我們不就有機會了嗎?”
韓康子冷靜思考的結果,覺得這名家臣言之有理。“好,就把萬戶之縣割讓給他們吧!”
食髓知味的知伯,又向魏提出同樣的要求。魏桓子與家臣商討的結果,二話不說,同樣割讓萬戶之縣。
最後被要求的是趙氏。知伯所以把趙氏留到最後,是因為趙氏之主趙襄子乃相當了得的人物,因而不得不對他保持戒心。
趙氏有一名臣叫張孟談。會議結果,趙決定拒絕此項要求,並準備據守晉陽,與之交戰。
之所以選擇晉陽的理由是,這個地方的賦稅最為輕微,在善政之下,住民無不心服的緣故。
“非給他們顏色瞧瞧!”
()免費電子書下載
知伯當然下了動員令。動員物件不只是知氏軍隊,連魏氏和韓氏也被邀請出兵。實際上,這不是邀請,而是命令。
魏氏和韓氏都不敢不聽知伯的這個命令。
——沒收趙氏領地後,由我們三氏來瓜分吧!
知氏邀請出兵時,用這句話作為利誘,而魏氏和韓氏當然不會天真到相信這樣的話。他們雖不敢抱以期待,卻也在被迫之下派兵協助。
晉陽守備得異常堅固。他們以圍牆灌木削製成箭,更以宮殿廊柱部分之鍊銅鑄成箭頭,在攻防武器上並不缺乏。
攻城達三個月之久,晉陽遲遲沒有陷落。
晉陽乃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這是海拔約一千公尺的地區,迤邐的汾河流經其間。這一帶的河川有多處農民利用農閒期間建造而成的水壩。
急得發怒的知伯,遂引汾河之水流進晉陽。這是水淹戰法。
城內住民被迫移至高處設定炊事,甚至在樹上起居,最後由於缺糧,改以吃幼小孩童之肉度日。不過,他們畢竟不忍吃自己的孩子,因而“易子而食”(《史記》所載)。
雖然有過善政實績,但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何況這次的戰爭是領地之爭,與人民絲毫無幹。
我們為什麼非這樣受罪不可?我們難道沒有反抗的權利嗎?
原本馴良的晉陽住民,有了即將造反的情勢。
趙襄子很快就察覺到這股氣氛。有此動向的,不只人民而已,群臣似乎也蠢蠢欲動。這一點,趙襄子由人們對他的態度看得出。人民確實不再以禮對待主子了。
對我依舊執禮甚恭的,只有高共一個人……趙襄子知道這個局面要是再不開啟,結果只有毀滅一途。
不慍不火的方法絕對無法達到起死回生的目的,得采取非常手段。
連馴良的晉陽住民都會叛變,由此可以推測對方陣營之內的情形亦相差無幾。韓氏和魏氏原本就是被迫出兵的,根本沒有忠心可言……這不是可乘之隙嗎?做此判斷的趙襄子,立刻派遣張孟談,暗中向韓氏、魏氏進行說服工作。
“倘若趙氏被滅,將呈現知氏一門獨大之局面。到時候,韓氏和魏氏的下場一定和我們趙氏一樣。我們三氏只有合力對抗知氏,才能共存共榮啊!”
這是極其明顯的道理。
知氏勢力自非其餘兩氏所能對抗。而韓、魏二氏亦很清楚趙氏被滅後,接著輪到的將是自己。
“我們合力就能打贏知氏嗎?”韓康子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