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這大概是多年受苦的緣故吧?莊襄王如此解釋自己兒子的情狀。
迅速被立為太子而後即位的子楚,也同樣迅速結束了人生旅途。他於即位三年後歿故。
政繼位為秦王。此時的他,年僅十三歲。
中國官階位於相丞之上的“相國”,乃自秦王政即位時設立。
什麼人被任命為相國?
答案當然是:呂不韋。不僅如此,秦王政更以“仲父”稱呼呂不韋。仲父乃“叔叔”之謂。
十三歲的少年不可能決定這樣的制度和如此的稱謂。顯而易見,這些都是呂不韋幕後操縱的結果。
我有把握對這個孩子操縱自如!雖然不能明言,但他的確是自己的骨肉。操縱政這個秦國國君,使他成為天下之主——這樣的偉業不是值得為之拼命的嗎?
呂不韋如此想著。
經驗老到,在商場混了大半輩子,也走遍天下的他,因政的即位而感到興奮。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第四部分(5)
為了充分施展抱負,必須擁有最高官位——他以此自期,並使自己成為相國。此外,為了讓人們產生敬畏心理,以便使喚別人——他要政以“仲父”來稱呼自己。
平常看得到的事物,因興奮過度而看不到—— 一般人都有這個毛病。呂不韋后來才發現年少君王的目光格外冷漠,就是這個原因吧?
呂不韋把長久以來想做的事情,逐一付諸實行。
正式被封為文信侯之後,雖然僅僅領有十萬戶,卻已算是諸侯之一。縱然不及戰國七雄,但他認為,自己應該有資格媲美“四公子”。他們都擁有三千食客。此一作為當然是一種虛榮表現,但廣招人才也是他們不得已的自衛之策。戰國七雄之首的秦卻無擁有三千食客的人物。
由我來做這樣的人吧!呂不韋想。
依據《史記》記載,呂不韋家中的用人有一萬之多。那是以人力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倘若這是包含生產奴隸在內的數字,也就不足為奇。
實際上,擁三千食客,對呂不韋而言並不是一件難事。問題在於食客的品質如何。
雞鳴狗盜之類人物,可以從培養用人而成。呂不韋意圖招募的是水準高過“四公子”、如齊國稷下學士般具有學問才華的食客。
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
這也是《史記·呂不韋傳》中的記載。現代人以為當時的暢銷書乃《孟子》,但《史記》對此隻字不提,只出現荀子之名。事實上,對天下一統有所貢獻的人才大多出自荀子門下,孟子門下則鮮有其人。
這是因為時代風氣排斥空論而以實學為重的緣故。
呂不韋的意圖也是招募實用學者,以進行實用之著述。他令食客們分別寫出各自見聞,將之編輯而成《呂氏春秋》。這是網羅各種知識的百科全書。
“此書記載當今世上一切重要事物,既不可增加一字,亦不可刪減半字。”
呂不韋因此書而自鳴得意。
號稱二十餘萬字的這本書,由於是寫在木簡上的關係,冊數十分龐大。呂不韋將這批木簡陳列於首都咸陽的市場門口,廣向諸國遊說之士呼籲:
任何人若能增刪本書一字,當即致贈賞金千兩。
這個做法當然出於自負,同時意圖以此揚名諸國。行事好大喜功的呂不韋,在私生活上也相當自大。
秦王政的母親是呂不韋往年的愛妾。她成為子楚之妻後,因子楚即位而貴為王妃,因子楚之死而變成母太后。
母太后過去在邯鄲是廣為人知的歌舞名姬。只有少數人知道,她是不可一日沒有男人的女人。騷到骨子裡——這或者與她出生娼家的背景有關吧?雖然有一個十三歲的兒子,她還是個正值慾望巔峰時期的女人。這位母太后現在成了先王的未亡人。
以後我可以為所欲為,因為我已是自由之身了!母太后如是想。
秦國宮廷裡有她的昔日相好呂不韋。他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幾乎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到。而且秦王是個年輕小孩。會展開怎樣的局面,應該不難想象。
兩人恢復了以前的關係。
“我們要有所收斂,不可胡作亂為。因為你的身份是秦國母太后啊!”
“以你的身份,還怕什麼?這個國家的國君是我們的兒子啊!”
母太后依偎在呂不韋身邊——這裡是秦國宮廷大內。相國身份、且被秦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