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有工作就自己回村委會,孟真和司機則到荒地繼續開挖。她預計把八分地全挖成池塘,上午只是挖了一部分而已,下午的工作量依然很大。池塘裡有了泉水的滋潤,土地鬆軟很多,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到傍晚的時候,就已經完工。
付了錢,司機師傅就開著挖掘機離開,孟真隨意的坐在自己的池塘邊,看著汩汩的泉水,從池塘底挖出的泥土也溼溼的堆在坡地上,遠遠的看著根本就不像是荒地,而是非常肥沃的泥土。孟真想,就是荒地又怎麼了,到時候大不了從莊園裡移出一些黃土地來鋪上,肯定能讓果樹生長繁茂。
她的麥地裡,麥苗也茁壯成長著。以前她以為麥地也要和菜地一樣經常澆水,問了二嬸才知道,麥地不用澆得那麼勤,現在是小麥的返青期,澆兩次水就行。今年倒春寒比較嚴重,還不澆水,大概的4月份才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給麥田鬆土、鋤草。
看著眼前的一切,孟真心中充滿對新生活的憧憬:種菜,養魚,栽果樹,收穫小麥。沒了工作有什麼了不起,咱還是一樣生活,而且會比以前生活的更幸福、更快樂。
第十四章 買樹
池塘挖好了,裡面的泉水汩汩的流著,按照它噴湧的速度,再有兩天就可以把池塘灌滿。嗯,看來得抓緊時間買魚苗,買果樹,還有荷花種子。
孟真回到家,劉佳佳在院子裡清洗新鮮出土的石桌和石凳。看到她進門便招呼著,“孟姐,快來看,這個就是在你地裡挖出的東西吧?”
孟真答應著走過來,劉佳佳已經把上面的泥土清洗乾淨,石桌露出本來的面貌:大約兩平方的面積被分成兩部分:三分之二的面積被刻畫成象棋盤,上面楚河漢界清晰可見;另外三分之一被打磨成一個小圓臺,上面可以放茶具和餐點。四個石墩也是雕刻的很精緻,每個周遭都刻著祥雲,還有一個篆體的大字,分別是“平”、“安”、“如”、“意”。
桌面打磨的很光滑,手放到上面,傳來絲絲涼意。
“很棒的石桌呀,在這裡搭個架子,種上些葡萄或者紫藤,等到了夏天坐在下面乘涼,肯定爽呆了!”
劉佳佳滿是嚮往的想著,她開始有點明白孟姐為什麼在這裡安家。在周家莊裡,雖然沒有什麼現代化的娛樂,但是這裡空氣清新,民風淳樸,鄰里之間和睦相處。處處散發著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息,很適合人居住。
她決定了,就是家裡給找了關係,她也要留下來:在這裡教學,她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曉燕呢?”
“哦,她做晚飯呢,說是剛在電視上學了一手,要給我們做海鮮疙瘩湯。”
“海鮮?我怎麼沒記得我買海鮮呀?”
孟真說著走進廚房,馮曉燕滿頭大汗的圍著灶臺忙活。
“曉燕,做好了嗎,哪來的蛤蜊呀?”水槽裡泡著剝好的蛤肉,湯鍋裡的水已經開了。孟真便挽起袖子,把蛤肉撈出來放到一邊的盤子裡。
“哦,是學生家長送的。我們說不要,結果人家說是自家魚池撈的不值錢,塞到我們手裡就領著孩子走了。”
馮曉燕還是第一次遭遇送禮,有點發蒙,抱著一袋子蛤蜊不知道怎麼處理。結果同辦公室的老師笑著讓她收下,說是這裡的慣例,鄰里之間還經常送東西呢,更別說兩個新老師經常放棄星期六的假期,幫學生們補課,家長們早就想好好謝謝她們。
“噢,是這樣呀,對了,已經泡了多久?”
孟真洗好手,開始揉搓蛤肉,因為都是河裡的東西,裡面有很多泥沙,清洗的不徹底吃著會牙磣。
“泡了有一個小時了吧,水也換了好幾次。孟姐,我的麵疙瘩怎麼和不好呀。你看,感覺和電視裡的不一樣呢?”
孟真接過面盆,拿筷子挑了下,“面放少了,行了,去看電視吧,我來做!”
她穿上圍裙,從冰箱裡拿了兩個雞蛋,在盆沿兒上磕開口,把雞清倒入面盆裡,蛋黃單獨留到一個小碗裡。又從面袋子裡盛出半碗麵粉,倒在裡面,一邊晃動面盆,一邊拿筷子攪拌。
馮曉燕讓開灶臺,沒有去客廳,而是頗有興致的看著孟姐做飯。
孟真關掉爐火,把鍋裡的熱水倒掉,用絲瓜瓤把鍋子清洗乾淨。重新開火,熱好鍋,開啟抽油煙機,倒上花生油,等油熱了,把切好的蔥絲和薑絲放到裡面,“嗞喇”一聲,熱氣伴著蔥和姜的清香散發開來。
孟真撒了少許鹽,翻炒幾下,然後加上一湯盆的清水,蓋上鍋蓋。
“原來還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