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有權力的,相當於什麼國務院參事室的參事之類這樣的,叫做譙周。譙周就出來說話了,譙周說跑到吳國是不可以的,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就是自從咱們有了皇帝,有沒有跑到別人國家去當皇帝的?沒有吧,一個皇帝跑到了別人的國家只能稱臣。那麼既然反正是要稱臣,反正是要做小,那為什麼不挑個大國家呢?也就說你既然稱臣,與其向孫吳稱臣,不如向曹魏稱臣,你反正是稱臣嘛。而且根據政治鬥爭的規律,從來都是大國兼併小國,所以吳國終究要被魏國吞併,等到那一天,我們難道再跟看吳國去投降第二回?如果說投降是一種恥辱的話,譙周說:“再辱之恥,何與一辱?”就是投降反正是恥辱嘛,那你是恥辱兩回合算呢,是恥辱一回合算呢?那還不如恥辱一回投降曹魏嘛,你何必那麼麻煩投降兩回呢,所以不能奔吳。那麼為什麼不能去南中呢?譙周說,南中嘛還是可以去的,因為南中還是蜀國的地盤,就是孟獲他們那些人的地盤。說那個地方去去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早做準備啊,你這個時候去你來不及了呀,為什麼來不及呢?“群小之心,無一可保”,說陛下啊,你以為你現在手下的那些小兵、小卒、小1各、小官、小吏們他們都擁護咱們嗎?他們不擁護,他們一聽說陛下要往南跑,恐怕陛下還沒有抬足,他們先鬧起來了。哪裡去得了南方?去不了的!結論很簡單一一投降曹魏。
譙周這個投降理論一發表,朝廷上面一片安靜,誰都不說話。只有個別人出來怯生生地間了一句,說譙大夫啊,不行吧,鄧艾都到廣漢了啊,他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恐不受降,如之何?”人家不讓我們投降怎麼辦?譙周說不會,怎麼會不接受我們投降呢,東吳還沒有滅亡嘛,曹魏要室我們做個榜樣嘛,所以他肯定接受我們的投降,不但接受我們的投降,還有客客氣氣地對待我們,還要給我們陛下封一塊土地、封個爵位。如果他們居然不這樣做,諸位放心,我瞧周親自到洛陽據理力爭,憑什麼虧待我們這些投降派?譙周把這個話講完了以後大家都不說話了。
劉禪還猶豫,劉禪總覺得這個投降也不是個事兒啊,我還是跑南邊去吧。譙周又跟他說,不行啊,南邊是些什麼人?是蠻夷嘛,是少數民族,本來就不服我們,那是垂相發兵壓下來的,原來他們跟我們就沒有什麼關係;垂相一去了以後他們跟我們有關係了,每年都要進貢啊、交稅啊,它本來就不高興。你現在跑到那去以後,我們這麼多人要生活,不是又要加重收稅了嗎,你不多收稅怎麼過日子?你再一加重收稅,他們不反了嗎?去不得的。
劉禪就投降了。所以,可以說,蜀漢之亡就是譙周說亡的。劉禪投降就是譙周說降的。陳壽就說:“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這話是正面在說,說劉禪一家平安無事,蜀漢百姓免遭戰禍,這都是譙周的深謀遠慮啊!謀劃得好啊!和平哪!那麼這個事情就很麻煩了,後世很多歷史學家都是痛罵譙周的,賣國賦,這個蜀漢就是被你賣了。想我們昭烈皇帝,想我們諸葛垂相,千辛萬苦,打下了這麼個江山,你不爛三寸之舌卻把它說沒了。有很多人提起譙周是氣都不打一處來,小人,賊人。這當然有道理,是吧!這種義憤是可以理解的。
*在國家命懸一線的時候,作為有職無權的大臣譙周沒有退敵良策也就不說了,他竟然在朝廷上大談起投降曹魏的好處,散佈投降理論,引導蜀漢朝臣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可以說蜀漢的投降,譙周是很有責任的,因此歷史上罵譙周是“誤國”和“卑鄙小人”的不絕於耳。那麼譙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是小人嗎?
譙周是個什麼人呢?通儒。什麼叫“通儒”啊?就是學問非常大的,把書都讀通了的一個大儒,他學問非常之好。當然馬上就會有人來反駁,說學問好不等於人品好,對不對?現在學問很大、人品很差的人咱也見多了。問題是我們從《三國志·譙周傳》裡面我們看不到譙周有什麼不良記錄,相反我們還看到他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方說安貧樂道。譙周家裡是非常貧窮的,而譙周本人不置產業,埋頭讀書,廢寢忘食,讀古人的書讀到會心的地方自己就笑起來了,飯都顧不得吃。安貧樂道嘛,不是要肯定的嗎?第二個,譙周對諸葛亮非常敬重。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傳到成都,譙周第一個衝出去就往漢中跑,奔喪。結果譙周衝到漢中以後,劉禪下一道命令,誰都不準奔喪,所以其他人都沒有去,就是譙周去弔唁了。英雄惜英雄嘛,既然諸葛亮是君子,不會有一個小人崇拜他,對不對。第三點,敢於直諫。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就開始管不住自己了,要修宮殿啊,要增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