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的統計表明:長江已經是世界上貨運量最大的內河。千百年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萬里長江總能以無窮的能量源源不斷地給人們帶來新的財富和新的機遇。 (編導:李俠 楊海莉/攝影:邰武旗 李亭 朱奕)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十三集 水火山城(1)
現在,速度感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表情之一。它與重慶人千百年凝鍊出的稟性生動地吻合起來,從根本上講,重慶人急促、快捷的言行都源於險山惡浪中的一個個生死瞬間。
20多年前,李曦11歲,是重慶少年體校的學生。作為居住在長江大橋邊的孩子,在重慶這座當時唯一的跨江大橋上晨跑是他每天的功課。意外中,當時的情形成為《話說長江》中的這段珍貴影像。
20多年後,李曦和家人仍然居住在重慶南岸區的長江邊,兒時在大橋上晨跑的習慣,也一直保持下來。
這是李曦生活的城市,一座以山水作為懸念的城市。城市的厚重歷史在這千迴百轉間,留下3000年的歲月年輪和眼前這座繁華都市。這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20多年後,李曦在重慶市中心的一家圖文廣告公司就職。作為測繪局下屬的廣告公司,它的工作內容與新重慶的行政區劃密切相關,李曦的工作就是根據迅速變化的重慶主城區和郊區的經濟、交通和旅遊點製作出最新的地圖來。
李曦:1982年這張圖當時只有渝中區渝中半島這一塊,像南岸區大概就只有邊上這一點。1989年的圖就不一樣了,像南岸五小區這些全部都出來了。最近,2005年,整個這一塊,就感覺目前的這個圖都裝不下了。
1997年,重慶成為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之後,它在令人不可思議的高速中變臉。8年後的重慶,城市以每年25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擴充套件,人口以每年40到60萬的速度向城市化過渡,現在的重慶是另三個中國直轄市總面積的倍,重慶版圖的翻新,已縮短到每3個月一版。
今天,這座城市仍然以兩條古老的江流作為記憶方式。山谷是它的屏障,長江、嘉陵江兩江環繞。自西往東,群山連綿起伏,一望無盡。特殊的地理帶來火熱的氣候,被氣象學家稱為“火爐”和“熱島”。自古以來,山谷和急流不僅蒸騰出火一般的酷熱,也聚集住了千百年來重慶人的血性和膽氣。奇特的環境形成了人與城市的性格歷史:剛猛迅疾卻又極具韌性,這是一座水火相生的城市。
許多人相信,重慶的種種稟性和表情都來自於四周的大山大水,偏偏在這種粗獷中,卻又生出另一種動人的傳奇。今天,它被稱為美女之城。
時尚女性:給我弄時尚的那種,我想了一下,比如這樣的捲髮,上面這裡頭髮削一點點,然後戴一個小花冠……我就不弄那種傳統的(裝束)嘛,又不是傳統的那種古典美女,還是把我弄時尚一點。
2005年,重慶解放碑。
除了美麗的容貌和身姿,這些年輕女子還擁有來自城市歷史深處的神秘。
在現代化的城市中,重慶的年輕女性有很多機會自由選擇生活與職業。因為大多天生麗質,個性張揚,她們中的不少人都選擇了色彩鮮豔的自我表達方式。這個以一座紀念碑為主體的城市中心,被層出不窮的現代建築簇擁著。它有著現代大都市所有的表情和內容,商貿雲集,繁華時尚。許多年輕一代的重慶人並不知道,這座今天被稱為“解放碑”的紀念碑曾擁有的另一個名字——“精神堡壘”。在它的背後,是一座鐵血而悲壯的重慶城。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重慶這座中國西南部的小城,正在承受世界上最殘酷的空中打擊。然而,奇蹟般的,它竟然成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最後的都城。人們在空襲的炮火中豎起這座堡壘,以示他們的信心和堅定。戰爭中,它支撐著全中國人的生存信念和抗爭精神。
關於戰時的重慶,歷史將一個名叫盧作孚的重慶人銘記下來。1939 年至1942年,盧作孚的家族船隊在日機的轟炸中越過三峽,為抗戰首都搶運了幾乎所有的物資和大量移民。盧作孚的民生輪船公司幾乎損失殆盡,卻從川江上運來一座新的城市。從1937年開始,中國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機構幾乎都遷到了重慶,重慶千百年未變的城市格局迅速由市中心的半島向長江南北兩岸擴充套件。
八年抗戰中,依據神奇的地形和超乎想象的韌勁,重慶創造了最為悲壯的歷史奇蹟——“絕地再生”!
歷史上,這是一座3000餘年前由來自長江中游的武士和軍人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