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4 頁)
校長的女兒瑞塔,而且,我就住在她家裡,她也是在牯嶺美國學堂上的學。她給我提供了她父親和當年廬山植物園主任秦仁昌之間的通訊,信中說的正是植物園的這批珍貴標本放到美國學校儲存和讓她父親看護植物園的事兒。
“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重大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世界在這樣評說著廬山。1996年,廬山被評定為“世界文化景觀”。
希德·安德森,1922年生於中國廬山,1930年至1948年就學於牯嶺美國學堂。
2005年 5月,希德夫婦在美國穿上了印有“登廬山望長江”的T恤,喜迎廬山老鄉慕德華的來訪。
臨別時,83歲高齡的希德·安德森送給慕德華一本書,這是他用融聚一生的情感寫就的書。(編導:張蠡/攝影:張蠡)
第二十三集 無夢到徽州(1)
“欲識金銀氣,須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詩句,詩中的黃白,指的是黃山與齊雲山。至於“無夢到徽州”,不管後人有多少種解釋,徽州的小小庭院,正是人們夢開始的地方。
呈坎村, 東舒祠寶綸閣。
一道道厚重大門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是今日的喧囂,還是過往的沉寂?洞開的大門,開啟了一段歷史,那裡矗立著一個家族先祖的古老身影。
在皖南,大小村落都有祭祀祖先的祠堂。呈坎村的這間祠堂,卻獨有一座按照山東孔廟與北京太和殿模式修建的閣樓。
那是400年前的明萬曆年間,監察御史羅應鶴,為彰顯羅氏家族的尊貴與榮耀,特地在家鄉呈坎村修建了這座兩層高的閣樓,專門用來收藏聖旨及御賜珍品。
這是藏在大山深處、不為世人所知的一座超規制的建築。幾百年過去了,羅氏的後人還津津樂道地向到訪者細數著家珍。
呈坎村坐落在長江以南100多千米的一個山坳裡。唐朝末年,羅氏始祖為避戰亂,從江西遷移到這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取名 “呈坎”。“呈坎”寓意著“天人合一”。羅氏始祖相信,這個名字可以給家族帶來好運,聚族而居的羅氏家族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
史料記載,呈坎村鼎盛時期在宋、元、明三朝。明朝時,羅氏家族在朝為官的就有110多人。宋代著名理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