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頁)
七八千人,可謂受創不輕。
而唐軍原本也不至於全軍覆沒,當戰局發展到不可挽回之際,李神符是打算帶著一眾親兵跑路的。
可惜的是,當這廝帶著所剩無幾的親衛隊好不容易殺出元軍重圍時。結果又倒黴地正遇到了一隊在外圍警戒補漏的元軍。
這卻是元軍的一貫風格,每戰必有二路,甚至三路的援軍。
結果今天李神符運氣不好,剛出了龍潭又入虎|穴,被這路三千人的元軍一輪箭雨便射成了刺蝟。
()
比李神符運氣略微好那麼一點兒的,是他那位堂兄,永安王,李孝基。
就在李神符所部被元軍包餃子之際,李孝基還在領著大軍馬不停地趕路。
因為蒲津關可比新豐城遠多了!
一路曉行夜宿。到了第二天的傍晚,斥候彙報,離蒲津還有兩百多里的路呢!按照唐軍現下的速度,只怕還要五六天的光景才能趕到。
知道心急吃不了熱乎包子,李孝基到是沒有著急。眼見太陽快要落山了,便吩咐三軍開始覓地紮營、埋鍋造飯。
和李神符所部一樣,李孝基所部也是兩萬羌胡騎兵,夾雜著四萬的老弱病殘。
比李神符更辛苦的是。李孝基所部大軍需要還要攜帶大量的糧草輜重,因為蒲津離長安太遠了。
雖有專門的車馬運送糧草。可這也嚴重減緩了李孝基所部的行軍速度。按照目前的情況,李孝基所部大軍一天能趕出三十里,就已經算是非常努力了。
本王雖然一時半會兒趕不到蒲津,可蒲津的元軍,應該也沒可能這麼快趕來吧?
說不定,到了此刻,元軍還不知道本王已經親自帶兵來伐了呢!
有了這種觀念,李孝基對於夜晚的執宿問題也沒有高度重視,安排下了例行的斥候和巡邏軍士,李孝基便自顧自地迴轉營帳休息去了。
身為李唐皇室大唐有數的能臣,李孝基的本領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有著真材實料的!當然了,這也和李孝基平素裡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
比如此番,李孝基回了營帳後,卻沒有立即上床睡覺,而是找出了一本兵書,挑燈夜讀了起來。
直到帳外傳來了三更的梆子聲,李孝基也已經有些精神不濟了,這才舍了兵書,上床休息。
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李孝基忽然被一陣喊殺聲驚醒。
()
“不好!有敵襲!”
一個咕嚕起身下地,李孝基三下五除二地便頂盔摜甲,橫槊出帳。
“來人吶!”翻身上馬,李孝基橫槊高呼道。
李孝基的話音剛落,四周便有百餘親兵幽靈般地冒了出來。
“隨我去集結隊伍!”
在李孝基的統領下,百餘親兵簇擁著李孝基而出,並憑著主將的威嚴於路不停地收攏雜亂的軍士。
不過片刻功夫,李孝基身後便聚起了三四千唐軍,而且還大都是騎兵。
這卻是因為李孝基走的方向,便是唐軍羌騎兵所在的方位。
按照現下的集結速度,要是再給李孝基一刻鐘的時間,說不定,李孝基便能將這兩萬羌騎兵盡數召集起來。
可惜的是,李孝基的好運就此到頭了!
剛剛集結起三千多唐軍,李孝基便見對面一彪元軍劈波斬浪一般殺來。
那隊人馬約有三千人,為首一將,身高過丈,膀大腰圓,手持一口砍山大刀,刀光起處,人頭滾落,所有唐軍竟然沒人能夠在其手下走到兩個回合!
“此將好生兇殘!若是能夠收為己用,何愁大事不成!”
就在李孝基心中讚歎之際,對面那將已經率軍殺至李孝基前方二十丈許處。
“標槍準備!”一聲斷喝,那將已然刀交左手。自馬鐙下扯出一杆烏木標槍來。
()
呼喝之間,那將已經距離李孝基不過十丈遠了。
眼見時機成熟,那將果斷地一聲暴喝道,“給我射!”
隨著那將領的的一聲大吼,三千杆標槍同時飛出,黑壓壓一片,直奔李孝基所部方位籠罩而來。
“不好!”
意識到不妙,李孝基連忙翻身下馬,一個閃身便藏到了馬腹之下。
便在此時,李孝基的那些親兵也回過神來,紛紛簇擁著上前,各舉盾牌將李孝基牢牢護在正中。只可惜,李孝基這些親兵畢竟不是專業的保鏢隊伍,雖然用刀盾勉強擋住了一部分元軍的標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