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馬遷 第二十五章(1)
淮南王劉安反了,與兒子劉遷一起造反,和他一起反的人還有廬江王劉勃、衡山王劉賜。事到臨頭劉勃舉棋不定,劉安與劉賜開始造反,只是十幾天漢軍就圍困王宮,捉住了淮南王太子劉遷、王后。劉安和劉賜最後坐在閣樓上,兄弟兩個苦笑。劉安說,想來想去還只這麼一條道兒。劉賜說,你還好,總算留下一本書。兩個人喝了毒酒,淮南王后和王子劉遷全家被押送京城,人都押到了京城,關在廷尉府牢獄中,沒人敢跟劉徹稟報。
吳福問東方朔,東方朔告訴他,只有司馬遷說話,皇上才不怪罪。吳福就對司馬遷說:這事兒太難,請中書令大人幫幫忙,跟皇上說說,請皇上的令旨,看怎麼處置這些人?
司馬遷也知道劉徹這些天心裡不大是滋味,他更願意站在角樓那兒看茂陵。小時劉徹同劉安、劉賜、劉勃足有十幾個王子一起讀書、玩耍,這會兒就剩下了幾個人。按說劉徹與劉安兄弟三人是最近的,但這一次他怕又要親自下詔殺掉劉遷,誅滅他全家了。
司馬遷不敢去說,但吳福多次央求,司馬遷只好去見劉徹。這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張湯連上奏摺的勇氣都沒了,讓司馬遷怎麼去跟皇上說?
司馬遷趁劉徹眺望茂陵時,走上去,對劉徹說:桑弘羊大人出了一個主意,凡是每年春天進茂陵裡背五株樹苗進山,把樹苗種在山上空手而歸者,就可以得一百文賞錢,這個法子不錯,要是能做上十年,茂陵山裡就該長滿大樹了。
劉徹不語。司馬遷想跟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他是皇上,難道不懂一個人長到五六十歲,最需要的不是錢財,不是地位,而是家族平安,自己最後得個善終嗎?他不願意聽見劉安、劉賜是怎麼死的,當吳福來稟報這件事時,劉徹大是失態。他把佩劍摘下,連同劍鞘一起丟擲去,投向吳福,大吼:我不想聽劉安,你給我滾出去!吳福嚇得連跑帶顛地逃了。這會兒司馬遷再跟他說,怎麼能說得清?
司馬遷說:淮南王太子、王后和謀反的列侯,還有豪傑,百官,共有數千人都被下在獄中。
劉徹瞪眼看著司馬遷,這一會兒他甚至不明白司馬遷說的究竟是什麼話。告訴他這些幹什麼?難道把誰下獄這種小事兒也要跟皇帝說嗎?吳福只說了一句,就被他吼跑了。這會兒劉徹心裡只隱隱約約地猜知劉安,劉賜是死了,但又不敢確定,他就不問。他恨,恨那個頭一個向他稟報劉安死訊的人,不等吳福說完話,就把劍扔出去。這會兒司馬遷站在他身邊,不敢向他說明劉安、劉賜是怎麼死的。司馬遷不說劉安,不說劉賜,只說淮南王后,說太子遷,這也是給劉徹一個暗示,要他心裡明白,劉安、劉賜很可能早就死了。
劉徹不動,仍是看著茂陵,他看茂陵看什麼呢?看不清,根本就看不清啊。看得久了,會不會就一切都像身旁的長安宮一樣,沒什麼好看的呢?劉徹不出聲,司馬遷就只能再說下去。他說,淮南王和衡山王自盡死了。劉徹的肩只是一抖,不知道他是什麼表情。司馬遷站在身後繼續說,他們兩個人把自己關在閣樓裡,命令王后和太子遷帶著孩子出來投降,兩人……身穿王服,喝下了毒酒。
劉徹盯著茂陵。茂陵啊茂陵,只能在太后的墓旁種些松柏,據說這種樹可以活上千年,比人的壽命還長,人怎麼就不能長生呢?假若能活八百歲,劉安與劉賜就不必死了,至少也可以活上三百歲,他們是穿著王服死的。死也不服,好像他還要穿著王服面對著劉徹,還要和劉徹說“我比你大一歲”。大一歲就該死嗎?劉賜比劉徹小,會來事兒,從小是個胖子,會說話。有一天劉徹說,不知道大樹上的蟬能不能吃?劉賜就來了,嘴巴子還是黑的,跪下說,太子,能吃,能吃。劉徹早忘了當時說什麼了,問他什麼能吃?他說,樹上的蟬能吃,可以燒著吃,可以用油烹炸著吃。劉徹大笑,我早知道能吃,有一本野書上說過了,樹上的蟬能吃,還是孔夫子的弟子顏回發現的呢。這會兒想起了劉賜,心就一軟,幾乎落淚。
司馬遷 第二十五章(2)
司馬遷說:皇上不必難過,大漢從高祖皇帝封王,就先後反了幾個王。九江王、韓王都被處死,只要一封王,天下就不是一統天下了,想要一統天下,這些王的命就可能保不住了。
劉徹突然說話:司馬遷,你是說大漢天子總要自殘骨肉嗎?就非得把兄弟姐妹全都殺了嗎?劉徹瞪眼看著司馬遷,很氣憤。
司馬遷向後退了一步,不能再退了,他決心不再後退。他對劉徹說:我要寫《淮南衡山列傳》,就寫高祖十一年,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