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1/4 頁)
牽��菀鬃噝危�堇囪萑プ約憾疾恢�澇諮菔裁礎�
還有日本,日本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但與中華文化有很多相同之處,當臺灣綜藝節目進入“惡搞”的怪圈時日本已經“走火入魔了”,性文化被大量搬上熒屏,所以他們從沒真正進入過大陸的“綜藝圈”。
“敦刻爾克”大撤退已經過去了五年半,《歡樂總動員》也早已停播,但對柳巷的影響還在,對付李斯特就不能讓他牽著鼻子走,如果玩“二戰”自己肯定玩不過他,但玩“三國”柳巷相信他不是對手,這招“官渡”還是用上了,只不過地點挪到了山海關,如今的柳巷已不是五年前的柳巷,李斯特卻還是五年前的李斯特。
《真情耀中華》慘敗時援軍上來了,天津衛視的《中國式求婚》接檔週五,脫胎於《中國式離婚》的天津衛視忘了這部劇就是“向田”製作的,也是第一部邊拍邊播的電視劇,對柳巷的影響很大。
初期《中國式求婚》以新穎的立意平衡了戰局,止住了《真情耀中華》兵敗如山倒的浪潮,兩檔節目總體收視率維持在1。8%左右,與《夢想合唱團》的2。0%倒也不相上下。
“官渡之戰”進行到這柳巷知道應該“奇襲烏巢”了,五月末河北衛視開播《炫動中國風》,一下子把“京津冀”地區的觀眾搶過去大半,《夢想合唱團》的觀眾主要是東三省和內蒙,影響不大,但《真情耀中華》和《中國式離婚》受不了,自己後院著火,糧草被點燃,不僅“烏巢”,連大本營都丟了。
六月,聯盟平臺聯播《蝸居》和《地下地上》,特別是“向田”諜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地下地上》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6。33%,徹底擊碎了北京、天津的最後希望,深陷平臺包圍的兩大直轄市知道抵抗已經沒有意義,只有加盟才能尋求到綜藝節目的生存。
八月末,“官渡之戰”結束,北京和天津衛視求和,同意加盟“向合聯播平臺”。
五個月之後,“向合”正式踏進山海關,在當初簽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京西賓館”與北京和天津簽署聯播協議,平臺至此擴大到了9家。
挾此餘威,柳巷給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家衛視發出邀請,四家代表奔赴盛東之時河南主動與柳巷聯絡,表達了想加入“向合”的意思,十月,新協議簽署,“向合”的加盟成員達到了十四家,長江以北只剩下山東。
這幾年在各家衛視以及聯盟互相混戰和攻伐之時以電視劇為主打的山東衛視卻悄然發展,如果單看落地數的話地方衛視第一的不是湖南,也不是江蘇、浙江、東方或者盛東,而是山東,它的落地數僅次於央視,比第三的湖南還多了將近1500萬戶。
1500萬戶,按照一家三口的最低基數計算就是4500萬人,這是山東衛視的最大優勢,這個優勢有一多半是山東影視劇製作中心的功勞。
柳巷不會忘了製作第一部電視劇《大染坊》時遇到的困難,如果不是自己的執著這部劇也會是“山東影視劇製作中心”的產品,此外還有《金婚》、《闖關東》,都會被這個中心囊括其中然後交給山東衛視播放,要是那樣1500萬也擋不住,可能要超過3000萬。
山東是“魯”文化的發源地,人傑地靈,深厚的文化土壤培育了大量的劇本創造人才,也催生了發達的影視劇製作業務,所以他們也主打這一優勢,而且收效顯著。
主打電視劇的衛視第一是山東,第二是安徽,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安徽能在群強林立的“長三角”立足和站穩腳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電視劇帶來的收視率,如果把綜藝節目分成兩大類的話,一類是通俗意義上的綜藝節目,另一類就是電視劇,而電視劇所佔的份額又遠遠大於傳統意義上的綜藝,根據市場調查,到2009年末,綜藝節目在所有電視節目中所佔份額是8。9%,還沒突破10%,電視劇是42%,叫它半壁江山一點不為過,所以柳巷從沒放鬆過製作電視劇,扔下這塊就不是完整的綜藝。
田思思是真的罷工了,《蝸居》和《地下地上》播出前夕柳巷本想再接再勵年內再拍兩部,但田思思就是不幹,不但不幹而且還左擋右擋,結果柳巷只能先拍一部,就是《懸崖》。
田思思倒答應了做《懸崖》的監製,但也提出了交換條件,就是年內必須讓她懷孕,柳巷也答應了。
但柳巷明白,也就田思思能提出這樣不經過大腦的提議,自己也不是不和她同房,她就是不懷自己有什麼辦法,這事只有觀音娘娘能保證,自己保證頂個屁!
第3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