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有關同志:“申辦奧運會你們下決心了沒有?為什麼不敢幹這件事情呢?如果有這麼多的體育設施,而不辦奧運會,就等於浪費了一半嘛!”
後來,伍紹祖同志在國家體委內部有關會議上和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幾次公開提到這件事。小平同志關於申辦奧運會的明確表態和積極主張大大激發了我們的申辦熱情和決心。北京亞運會一閉幕,國家體委和北京市就立即投入到研究和履行申辦奧運會程式的工作中來。在研究過程中,上海、廣州和國家體委內部都有一些同志提出是否讓上海或廣州出面申辦奧運會的問題。但最終大家認為,中國第一次申辦還是應該由首都來出面更妥當,這樣的話一些臨時的困難我們可以更好地克服。
當時的國家體委領導和我們國際司都十分重視奧運申辦工作,因為這畢竟是我們的第一次申辦。
早在亞運會前的1990年4月16日國家體委外事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和中國奧委會主席的何振梁同志就在主題報告中提出,面對歐洲中心主義思潮的抬頭,要注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做好新一代國際體育領導人的工作。除了申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之外,也要考慮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他還在會上強調,要十分重視體育外事隊伍的培養和建設,不能想當然地以為根據目前的狀態可以辦好2000年奧運會。
第11屆北京亞運會一結束,我們國際司就召開了全司大會,那時候國際司有一百多人,就人數來講是國家體委第一大司。按伍紹祖主任來國家體委工作後定的規定:中國奧委會的秘書長由國際司司長兼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長由辦公廳主任兼任。時任國際司司長的魏紀中兼任中國奧委會秘書長,他在題為“動員起來,為爭取舉辦2000年奧運會而努力工作”的報告中除了用大篇幅闡述申辦的意義和艱鉅性外,還特別強調,國際司要投入巨大的力量,各處都要調人參加奧申委工作。
1991年2月22日,在與中國奧委會反覆協商後,北京市政府正式向中國奧委會提出舉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申請。
2月26日下午,經過四天的緊張準備,中國奧委會在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舉行了全體會議。會議由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主持,伍紹祖、袁偉民等國家體委領導和申辦城市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均出席了會議。我作為中國奧委會的委員和其他的七十多名委員一道準時與會。會議聽取了北京市市長代表北京市政府宣讀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然後我們奧委會委員進行討論,自然是一片支援聲。全會一致同意北京市的申請,並透過了支援的決議,待取得中央政府的支援後公佈。
2月28日,###總理代表我國政府正式表示,支援北京承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申請。
3月1日,國務院就正式批准了中國奧委會和北京市的申請。
12月4日,北京奧申委派出了由張百發、魏紀中和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組成的代表團赴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向薩馬蘭奇主席遞交了北京承辦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申請書。從此,中國和北京朝著當年“天津青年”代表億萬人民提出的第三個目標——在中國舉辦一屆奧運會邁出了第一步。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調兵遣將(1)
從1979年底我國恢復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席位算起,到1991年初我國正式提出申辦奧運會,時間過了11年多一點。但在這11年中,不管是世界局勢,還是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蘇聯、東歐國家發生了劇烈的社會動盪,政權更迭使社會主義處於低潮。世界兩極格局終結,經濟優先成為世界潮流。中國則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這十年中雖然發生了1989年的政治風波,但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亞運會,尤其是經濟、社會進步明顯。我們的申辦工作正是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啟動的。
國務院正式批准我們申辦後,國家體委立即著手強化申辦工作。國家體委黨組決定徐寅生同志除分管競賽工作外,還要協助何振梁同志管外事工作。徐寅生副主任側重分管雙邊交往和國際比賽,讓何振梁同志抽出更多的時間參與申辦工作。體委領導分管外事工作的兩位副主任何振梁和徐寅生同志以及魏紀中同志都一再向我們交代:“申辦是國家體委頭等大事,國際司要全力以赴,要不失時機地擴大和深化與國際體育組織的接觸與合作,要儘快熟悉國際體育組織的相關規定和工作程式,要自覺把國際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