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皇帝返端凝殿,再換上孝服。大學士等將“皇帝之寶”交回,貯於大內。
然後就開始了最重要的一步,新帝在**上頒佈“金鳳頒詔”。
按照清朝的規矩**是皇家舉行盛大典儀和重要活動的地方。**只在遇有皇帝親征和大將出徵要在**前祭路、祭旗,皇帝釋出重要文告,以及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盛大慶典時,才啟用**。除此,**是常閉不開。
嘉慶皇帝繼位自然有資格啟用**,並頒佈“金鳳頒詔”的“登基詔”,嘉慶皇帝將繼位原因和日期向全國宣告。宣告的檔案稱為“詔書”。詔書是用兩尺寬兩丈長的硬黃紙,邊上飾有金龍、紙內寫明詔令之緣由和條款。
詔書前半部為漢文,後半部為滿文,末尾鈐皇帝玉璽,再將它捲成4寸粗,3尺)長,外用金龍雲紋之黃緞包袱皮包上,橫供於黃架上,並由禮部尚書把它領至禮部,謄抄若干份,分發全國以便向人民宣告。
詔書由皇帝頒發,頒詔儀式開始,內閣學士穿朝服,恭恭敬敬地捧著詔書,安放於太和殿東側的黃案上。皇帝蓋上御璽後,經過一套煩瑣的禮儀,然後由禮部尚書在太和殿用雲盤承接詔書。這時文武百官均已按官階高低在外金水橋南排隊肅立。
禮部尚書奉詔後,捧出太和殿,再放置在午門外有人抬著的龍亭裡。然後在鼓樂、儀仗及文武官員的護送下,出太和門、午門、端門,前往**城樓。奉詔官行一跪三叩禮後,將詔書捧到宣詔臺黃案上。宣詔官登臺面西而立,宣讀詔書。
因高高在上,又很“神聖”,聽起來彷彿天音一般。這時,在**下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和那些充當百姓的“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列隊面北而跪,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謝“皇恩”。
詔書讀完,由奉詔官把詔書卷起,放在一個形似“雲朵”的木盤內,來到城樓垛口正中的“金鳳”前,將詔書銜放在“木雕金鳳”嘴裡,再用黃絨繩懸吊“金鳳”從**垛口正中徐徐降下,以示天子帝王之命由金鳳凰乘雲朵自天而降人間。這時,早已有禮部官員託著雲盤在下面跪接。金鳳嘴裡的詔書正好落在“雲盤”裡,此舉稱為“雲盤接詔”。
接詔後,詔書仍要放回**前的龍亭內,然後由黃蓋(黃色傘蓋)、儀仗、鼓樂為前導,浩浩蕩蕩抬出大清門,送往禮部衙門。
這時,禮部尚書早已從長安左門快步回到禮部衙署,率眾官吏在門前跪迎詔書,並將詔書安放在大堂內,恭列香案,行三跪九叩禮。隨後,用黃紙謄寫若干份,分送各地,頒告天下。
這一整套儀式,整下來嘉慶皇帝才算是真真正正的繼位了,不止繼承皇位要這麼麻煩,之後冊封皇后還要來這麼一趟,只是此時已經到了雅利奇的預產期了,這個時候她就是哭靈也難,就更不要說去接受封后大典了。
皇宮沒有冊封,自然後妃也不可能冊封。
不過聖旨是下來了,嘉慶皇帝還是挺尊重雅利奇的意見的,側福晉喜塔臘淑賢被封為淑妃,侍妾梁氏、李氏和關佳氏被冊封為常在。原本嘉慶皇帝是準備冊封梁氏、李氏和關佳氏三人答應的,只是雅利奇為她們說了好話,到底她們是從嘉慶皇帝皇子時期就伺候他的,不同於日後大選進宮的,總的講點情分。
雖然冊封大禮沒有下來,可聖旨已下,這位分就是已定的事實,這讓梁氏、李氏和關佳氏再一次的對喜塔臘淑賢羨慕嫉妒恨了。
雅利奇是嫡福晉被冊封為皇后沒什麼,前面雍正乾隆朝的時候都是這樣來的,可偏偏她們原本就不服的側福晉成了淑妃,而她們卻只是常在,怎麼能讓她們不羨慕嫉妒恨了。(未完待續。。)
第075章 皇長子出生
不管梁氏、李氏和關佳氏服不服,反正聖旨是已經下來了,喜塔臘淑賢就是淑妃,而她們就是常在,名分已定。
因為嘉慶的女人少,因此東西六宮都可以任挑。按照大清的規矩皇后是住坤寧宮的,可奈何順治康熙朝的幾任皇后都沒啥好下場,不是被廢就是早逝,混得最好的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也是一輩子守活寡的命,
因此到了雍正帝登基後,因為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雍正皇帝的元后孝敬憲皇后住的是永壽宮,乾隆皇帝的元后孝賢純皇后住的是長春宮,後來的繼後也沒搬進坤寧宮而是一直住在景仁宮。因此到了雅利奇這裡,她自然不用住進坤寧宮了,東西六宮隨便她選,等她選好了才輪到淑妃喜塔臘淑賢。
“朕本想讓你住進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