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玉清子做的這些,崔夫人心裡只有感激。
周蘊也放下一段心事,他能放一個是一個,有那飛蛾撲火的,他留著裝飾門面,過了燈節絳仙就得了封號,東宮都叫她吳婕妤,太子事情多,忙完了公務還得看會書,最近一個來月沒召見妃子,太子妃那裡也不過坐一會兒就走。
太子的心不在美色上面。
皇帝怕太子專寵了太子妃,李家將來專權,他兒子就連太子妃那裡也冷淡了,一心都在國事上面,大事上面從來不肯自專,都要問過父皇的意見,今年是大比之年,周蘊要了趕考舉子的名冊,他要為玉芳挑選一個好夫婿,這也是拉攏人才的意思,皇帝樂見其成。
穎國公府遞上請安的摺子,原來世子夫人回來了。
李玉潭辰時進宮請安,皇后面前見了禮,又要拜太子妃,玉沁拉著姐姐不依,皇后含笑賜坐,少不了寒暄幾句,皇后又命人抱出小皇孫,三個來月的小孩子會翻身了,小青鈺吃的好,長得玉雪可愛,玉潭是親姨媽,哪裡會不喜歡了,抱在懷裡瞧不夠。
這邊說著一些媽媽經,皇帝、太子父子倆一起過來了。
李玉潭站起來剛要見禮,皇帝笑著擺手,“你今天過來是走親戚,這禮就免了。”
玉潭襝衽一禮笑道,“陛下仁德,臣婦不敢無禮。”
皇帝笑眯眯的打量她,賜坐,詢問方子意的一些情況。
玉潭穿一件淺綠的褙子,底下是雪青色的羅裙,一頭茂密的烏髮挽了個花心髻,帶著赤金點翠的步搖,臉上隱有風霜之色,精氣神極好的樣子,玉沁挨著姐姐坐著,一棵藤上的姐妹花只有三分相似了,一個颯爽英姿,一個柔婉動人。
玉沁含笑看著姐姐,眼神裡有三分傾慕,五分羨慕,剩下的兩分就是黯然自傷,周蘊看著心裡一痛,臉上還是溫文爾雅的笑容。
玉潭在說密州的風土民俗,方子意初到安丘,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就連他的上級,密州刺史也不知道他的身份,還以為他花銀子捐的官,年底方子意政績考核為優,皇帝為了表示嘉獎,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命方子意“權知密州州軍事”。
“權”不過是暫且代理的意思,州是民政,軍是軍政,暫代民政、軍政,刺史的權利逐漸就被架空了,從此衍生出了全新的官職——知州。
這道旨意也轟動了一陣子,穎國公世子的身份,到偏遠的窮縣當了一年的小縣令,聽任長官呼來喝去的,方子意在地方上多有建樹,去歲乾旱,他組織村民打井,又破了兩個案子,皇帝想要抬舉也就抬舉了,陳執中說不出什麼來,他賣個好做個順水人情。
皇帝重視農桑,少不得要詢問幾句,沒指望玉潭回答出來,沒想到玉潭侃侃而談,她跟方子意下了農田,田間地頭走訪,對農事也熟悉。
皇帝不由得嘆息道,“可惜了你是女兒身了。”
玉潭送上禮物,送給皇帝的是一穗顆粒飽滿的穀穗,皇帝拿著穀穗笑道,“竟然有這麼大的穀穗?可見是天佑我大夏,該派人推廣這些優良的穀子。”
周蘊搶先笑道,“兒子想在東宮開一塊地,也學學農事,爹爹把穀穗賞給兒子吧?”
太子想要學習農事,皇帝哪裡會不答應了,又不用他兒子親自種地,找幾個小太監代勞也就是了,太子還能贏得親農的好名聲。
密州還有一些特色的小吃,玉潭收集的了食譜獻給皇后,還帶回幾個當地的大廚,還有一個叫七娘的農婦,玉潭笑道,“七娘小吃做得好,她的輕油盤絲餅是一絕,雞絲混沌做的也好,可惜她為人粗陋不堪,臣婦不敢獻給皇后,皇后可派人跟她學著。”
皇后精研美食,聽了這話笑了,“什麼粗陋不粗陋的,這人本宮要下來了。”
“這人還真不能送給皇后。”玉潭也笑了,“當地人的手藝,總是不大幹淨,臣婦還得派了人在一旁看著,她做的吃食才敢入口呢,臣婦府裡也是讓人和她學著的,其實也沒什麼,吃一個新意罷了。”
玉潭要接兩個妹妹回去,這都是事先說好了的,一兩天也就該動身回密州了。
玉沁捨不得姐姐,她又不能留著二姐姐,玉潭看著妹妹微笑,許多話不好說出口,玉沁貴為太子妃,她要走的是另一條路。
玉潭看著太子笑道,“臣婦想接玉芳同去,她也到年齡了,臣婦相中了一戶人家,玉芳還有兩年孝,那家人肯等著,孝滿了她也該出嫁了,還有謹哥兒兄弟也大了,臣婦想著,他們三個若能到地方上去只有好處,臣妾還想接他們過去照顧著,還望太子恩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