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源,隨時開通。
再次,王石力主並經過領導批准,成立了飼料貿易組,獨立於貿易一科,王石自任組長,獨立核算。
最後,王石請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員工,即後文將要詳述的萬科“首席員工”——鄧奕權。
至此,王石的玉米生意正式開始了。
不過,王石的第一單業務卻是與深圳養雞公司(該公司是後來的上市公司康達爾的前身)進行的。王石組織了30噸的玉米,裝了一個車皮,賣給了這家公司。但在結賬時,王石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尷尬。
據王石回憶,大致經過是這樣的:王石去深圳養雞公司結賬,對方索要發票,但王石並不知發票是何物。於是,憑主觀想象,回到特發公司從會計那裡開出了“賣了30噸玉米給深圳養雞公司,每噸人民幣1300元,共計萬元,特此證明”的證明。當王石信心十足地把他認為的發票交給對方時,把對方樂了個夠嗆。後經對方的手把手指點,王石再次返回特發公司,才取出了真正的發票。
緊跟著,王石又再次露了怯:當王石拿著深圳養雞公司財務給他的一式二聯的銀行轉賬單時,又找到了對方的經理,詢問怎麼不給錢,只給了“兩張這樣的東西?”又讓對方樂了一回。而王石還半信半疑,回到公司後竟問會計轉賬單是不是錢。
首次交易經歷,提醒了王石業務知識的貧乏,也使得他開始了財會知識的自學。
儘管如此,王石還是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數目雖然不大,但有人卻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數字”。
正是這筆不大的第一桶金,和深圳這塊已被焐熱的土地所蘊藏的各種可能,給了王石所等待的那種創業衝動。
3.不為外人道的鴻鵠之志
很快,王石進入了一個迴圈圈,他的業務也不斷拓展開來。
王石買了一輛豐田小卡車,一人身兼組長、推銷員、貨場搬運、司機等多個職位,忙得不可開交。不久,王石的飼料貿易組人員也增加到了7人。
然而,後來的王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道:最艱難的時候是到深圳的第一年。
儘管他所招聘的人員都很吃苦肯幹,但文化素質都很低。有心的王石便決定給這些農村孩子開設文化課。規定每星期三個晚上上課,每次一個小時,數學和語文輪流上。給這些員工上完課後,王石又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財務課自學。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玩“空手道”的創業者(4)
能讓王石在緊張忙碌中得以輕鬆的,就是每天睡覺前聽半個小時音樂磁帶,這一習慣就得益於我們在前文中所說的劉元生了。
智慧的人都視艱苦為人生財富。王石也沒例外。
幾個月後的一天中午,王石在外經委的一位同事來深圳辦事,順便看他。時逢午餐,在對方表示已吃過後,王石就順手撕開了一袋泡麵,就著一杯溫開水嚼嚥了起來。只用了三分鐘就解決了自己的午飯。
見此,好心的同事問:“你就這樣對付,是不是艱苦了點?胃受得了嗎?”王石後來回憶說,當時自己一點不覺得苦,反而喜歡那種富有激情的特區節奏。只是,如今的王石真的是很難再吃下泡麵了。倒不是不能再吃苦,而是人們所說的“吃傷了”。
王石還有這樣的一段回憶:“仗著年輕,150斤的玉米包,肩頭一扛,來回十幾趟。一次中間休息,一位民工不解地問:‘一個城裡人,隨便做什麼不成,不用和我們一起扛麻袋啊。’我淡淡一笑,沒吱聲,心裡想: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王石將自己當時的適應性歸功於他5年的部隊生活。他說,當兵時年輕,並不解其中滋味。等到了深圳創業,才感覺到部隊磨鍊出的吃苦精神、堅忍不拔的耐性,對於創業者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不過,也有理由認為,骨子裡的成功渴望和深圳大環境的火熱,才是王石苦中有甜的根本原因。就像每個有志者一樣,無論外界怎麼變化,他都能堅守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相信美好的天堂就在那裡。
回報總是會給那些願意付出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石的飼料貿易組業務開展得很是順利,而流向特發公司財務部飼料組專項賬戶上的資金也越滾越多。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傳統體制下的習慣性傷害了。
有一次,特發總辦的一位李姓主任把王石叫進了辦公室,從抽屜裡掏出一沓撕開的信封。聰明的王石猜出了*。他明白,國人某些狹隘的傳統思想即使在開改前沿的深圳,也不是能夠一日肅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