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頁)
梅自顧自地去跟孫子商量去了,把我晾在那裡,估計她也看得出來,我跟孫子地關係是比不上她了。
大楚城中如過盛大節日,庸族人喜笑顏開,把南方的大捷奔走相告。豐收之際,再加上這時元方班師,族人可以跟好久不見的親人團聚,還有在南方的戰事順利,這麼多好事加在一起,難怪城中滿是喜慶氣氛。連我都頗受感染。
鞭敲金蹬響,齊唱凱歌還。
家人征戰在外,誰又不是心中掛念呢?不要說這些庸族人。就是我和梅梅,不也每日為元方祝禱麼?哪裡又不是熱切盼望著這一天?梅梅口中不說,我卻知道,這時候她和元楚多半都很開心,公孫詘更不用說了,所以這兩天家中也如過節一般。
據偃鵬所說,這次元方南征所征服的部族與庸族截然不同,不僅外觀長相頗多差異,語言與生活習俗也絕對不同。文明程度跟大楚現在的水平也天差地遠,多半都還在山上結巢而居,或者依山洞而居,平時主要的食物依靠漁獵所得,因此這些部落戰士們都精通叢林狩獵技術,加上南方的叢林密佈,地形高峻,戰鬥中庸族人損失也很大,若不是元方能夠穩住軍心,加上庸族人本身也是叢林中的優秀獵手。還不太可能在這短短數月中基本平定南方各部。
經過數月征戰,眼下已經在南方建立了一個頗有規模地基地。甚至已經在基地外開始了農業生產,只是安全形勢還有些挑戰,需要一段時間繼續掃蕩周邊部族,才有可能長治久安。
“偃鵬,你知不知道,這些個部族應該是叫什麼部族,如果他們不是庸族人,又是什麼族人?”這個問題讓我很好奇。
“據族長鴿書中所說,應該叫濮族!”偃鵬答道。
“所有的部族都是同一種語言,都叫濮族嗎?”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據說有好多個部族,可能各自的稱呼並不一樣,卻都被族長稱作濮族,大約應該差不多罷。”偃鵬也有些吃不準了。
這個問題只能夠留待元方來回答了。
26日,大楚城中已經開始準備秋收,但更重大的事情卻是元方返城!
頭一天晚上,凱旋而歸的部隊已經渡過大江,元方一直守在南岸,等到所有戰士都渡過以後,他才踏上最後一條船,趕到大楚碼頭時已經繁星滿天,不可能再趕回大楚城了。大楚的長老們和偃鵬早就在大楚碼頭等候,也都要求元方在碼頭安歇一晚,以便參加第二天地入城慶祝儀式。
27日一大早,大楚城門口人頭攢動,城中鐘鼓齊鳴,大楚銅鐘比太昊聲碼中的還要大上一號,鐘聲響起時,據說在10多里外地大楚碼頭都清晰可聞,甚至讓碼頭上的族人以據此安排上下班時間。
這個說法我沒有真正驗證過,但在城周圍狩獵時,確實能夠按時聽到大楚城中報時的鐘聲。若這個說法是真的,那現在大楚碼頭上的族人,包括元方,也都應該聽到大楚城中源源不斷的鐘聲了。
族人們也知道,從十多里外的碼頭整理好部隊,用過早餐再趕到大楚城,應該已經是近午時分了,但從天明開始,城門內外就站滿了歡迎的族人,心急一些的甚至已經跑往碼頭方向,準備在途中迎接親人了。
第一批到達地卻不是元方的儀仗,而是押送戰利品的部隊,因為俘虜不需要太整齊,所以元方在安排整理隊形的時候,就打發前隊押著這些俘虜和戰利品出發了,前隊的早餐都是在馬背上吃的。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所謂的“濮人”。
果然如偃鵬所言,這些濮人與庸族人雖然個頭高下差不多,但滿身更為黝黑,跟餘杭那邊的大越人差不多,只少了臉上的圖劃,身上沒有一塊像樣的獸皮,肩背倒有不少鞭痕,眼中滿是驚惶,對騎在馬上地庸族戰士畏若蛇蠍,稍有逾矩,不待庸族戰士喝止,便自行糾正,看來這一路上吃的苦頭不少。
大楚城中地庸族人在這個時節還不需要靠獸皮禦寒,多數人都披著太昊送過來的麻布秋裝,哪裡像這些濮人這麼狼狽!
不過這一批戰利品中倒有些讓我感興趣的東西。
這是真正屬南方的特產!
第三百七十八章 … 所圖者大
一行濮人戰俘護著中間的牛車,上面滿載各種南方產出,但吸引我的卻是排在這一個隊伍後在面的一個藤筐。
這個藤筐有近兩米見方,精細地編出來的筐中,裝著兩隻美麗的鳥兒,拖著長長的尾羽,站直了居然有一米多高——這是孔雀!
“梅梅,快看,這是孔雀!”我忙叫上梅梅,她可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鳥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