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加討論,具體工作先由風餘去落實。我還得為另一件事傷腦筋。
那也就是長老會議的第二個議題:姜氏的內部戰爭。
長老們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總算在我地控制之下沒有演變成爭吵,卻仍讓我想起後世地議會政治。長老會應該就是議會制的前身吧,從骨子裡就帶著這種特質。
主要的觀念分為兩派,一是主戰派,堅決要求站在姜氏一邊,畢竟姜由是族長的好兄弟。黎族這幾年來與太昊建立起了如此良好地關係。也讓長老們先天地對現在的由族沒有什麼好感。
第二派更接近我的想法,即認為黎族也好,炎族也罷,或是眼前的由族。都是姜氏的內部問題,只要沒有涉及到我太昊族地切身利益,不必介入太深,倒不如與兩邊都保持一箇中立關係,反正雙方都還沒有逼我們選邊站。
最後是第二派佔了上風。畢竟在原始這些年來,長老們也好,族人也好,都不希望輕易發生部族衝突。失敗的一方通常意味著滅族或從此一蹶不振,很多年後都發展不起來。
所以最後長老會達成決議。不得為任柯一方提供武力上的支援,也要求戰鬥的雙方都不得侵犯太昊族地利益,我們還是與雙方都保持貿易關係,希望這場仗會以較小的傷亡和較短地時間結束。
最重要的是不能損傷太昊的利益,這個原則讓那些對由族頗有成見的長老們無從反駁,只得按民主原則,少數服從了多數。
初二天,由族的族人拿到換回的鹽和太昊對戰爭兩不相幫的承諾,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很快,局勢向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迅速發展。
姜由的正式代表來到石頭城,要求各部族的戰士們立即作好戰鬥準備,帶上武器和牛皮,在石頭城外參加訓練,姜由的大軍將取道太昊前往南方,越過大山與由族作戰。
11個黎族小部族的族長見事不妙,連夜串聯開會,隨後幾天裡陸陸續續地有黎族人跑到了太昊城裡來,要求太昊族收留。
我讓長老們清點了一下,11個部族竟來了800餘人,這已經是石頭城現有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了,還有沒跑過來的老弱沒算。
太昊的長老代表團立即組成,並向石頭城派遣,兩族長老在黎族宗廟內談判了一整夜,第二天回來的長老向我答覆,黎族在近日內將關閉城門,禁止族人外出。
我這才定下心來,將已經過來的黎族人安置好。
同時,太昊的“開發先遣隊”也在迅速地組成,已經定於元月佔日出發,向公孫氏所提供的土地進軍,爭取在春播之前在那裡建設起一個立足之地。為了這次遠征,我們甚至準備了數十輛“長途牛車”!
其中有一輛牛車上什麼貨都沒拉,全是打製好的成品或半成品銅配件,預備在路上對車輛進行維修。其他車上的就是重要的生產和生活物資了,大量的糧食、陶器、麻繩、麻袋等物資都裝在上面。
這支先遣隊的規模達到了1300人,其中含200餘名騎兵。
又是一次規模龐大的遷族之舉。
這一次,我們是為了開發太昊族的明天去的。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座新的太昊場面會在北方建起,並創造更高的文明成就!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戰爭邊緣上的驪山族人卻給我帶來了一件重要的禮物。
驪山族人翻山十多天才來到太昊城,只為了給我帶來一塊發亮的石頭,據說這是為了報答我對驪山族人的大恩,聽說太昊族長喜歡蒐集各種特殊的石頭,才特意給我送來的。
可是石頭竟然在路上碎掉了。
送石頭的戰士欲哭無淚,連死的心都有了。
什麼樣的石頭?這麼易碎?
第一百六十三章 錫錠重融
將要出發的族人在緊張準備,城內一片繁忙,牛羊的劃分,慄米裝袋,陶器包紮,銅錠捆綁,牛車檢修,一應事務都在長老們的幫助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卻在這個時候得到通知說是驪山族戰士正在宗廟內等著我,為我送來了驪山族的禮物。
是什麼東西,值得在這大冷的天裡翻過十來天山嶺送過來?
我也很好奇。
等我進了宗廟的會客室,才看見十來名驪山族漢子在那裡沮喪地垂著頭,為首的漢子揪著一個倒黴鬼正在他耳邊嘀咕著什麼,而那傢伙面如死灰,低眉垂首,一動不動。
要不是有太昊的長老們在場,這幫傢伙說不定會幹什麼。
在會客廳的桌子上,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