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4/4 頁)
故挑起戰鬥,不打無把握之仗,絕不過度使用武力。
但在幾乎沒有迫近身邊的戰爭情況下,讓長老和族人們明白這些思想,似乎還是早了一些,太昊的軍事訓練只要能將民風稍變一下即可,不用太急於教授高深軍事思想理論。
在這個新兵役法實施以後,太昊城內幾乎做到了“野無遺丁”,凡是適齡青年,都參加了武裝訓練,一定程度上讓太昊城內風氣一新。但同時也有一個新的問題暴露出來,就是對基層政治機構的建設問題。
如同軍隊大到一定規模就要建設基層組織一樣,太昊城內的居民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量,卻一直是以部族為單位進行管理,宗廟與居民之間總隔了一層距離,管理只是鬆散型的。主要的管理權都在部族,宗廟的政令要貫徹下去,必須得先過部族長老磋商這一環節。
這一方法固然是基於太昊由多個部族組成的事實,而且在目前還能夠比較順暢地貫徹政令,但將來一旦宗廟政令與部族聯盟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呢?
所以必須建設基層的政治組織,才能在將來實現對太昊各部族的最終融合,避免出現內部的紛爭,甚至太昊的分裂。
太昊七年元月15日,太昊的長老會議上,我們開始討論太昊的政治框架建設,其中一個主要的議題就是基層組織建設。
按我的方案,所有居民按所住的街道管理,但需要分得更細一些。所以我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一是按現有的巷道進行管理,每一條巷道都已經命了名,則每巷選出一名“里長”由該巷裡的成年人(15歲以上)參加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一旦選出,只要沒有大的過錯,每五年改選一次,原則上35歲以下的才能參加選舉。太昊城內現有巷道71條,平均每條巷子里人口在200人左右,里長應該負責對本巷的居民進行管理,凡太昊所出政令,里長應該保證在五天內通知到每一戶人。而組織徵兵,徵收秋糧稅等工作,都由里長負責協助宗廟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