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比較了一下,最後一種比較可行,這一點其他的族人也看出來了。
不用我交待,七八口鍋都架了起來,所有地族人都忙開了。挑水的挑水,伐木的伐木。
第二天,一半的騎兵被我帶到稍高一點的坡地上,找了一塊土質較鬆軟的地方,開始平整出一方“鹽田”。
但這個實驗卻很快宣告失敗。
海水很快就滲幹了,田裡只剩下一層薄薄的水漬。
我不甘心,叫來騎兵,騎馬踩了一通,將田底踩實,再人工修平了一下。倒入海水後。我就蹲在鹽田邊,一直到看見水基本不滲了才放心。接下來是照葫蘆畫瓢,在稍低一點的位置也做了一塊鹽田。
天色漸晚的時候,已經做出了“梯田”式的四塊鹽田。除了第一塊田裡放滿了海水,大約有10厘米深,其他幾塊田都只放了不到一半的容量。
初秋地太陽還比較火暴,兩天過後,最高處的那塊鹽田裡,海水的總量已經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下面幾塊田已經基本上幹了,土面上有一層明顯的鹽霜。
我沒讓木恩他們去刮那層薄薄的鹽霜,而是把最上一層已經澄去多數雜質,濃度大大提高的海水放入下一層的鹽田,繼續曝曬,最上一層地鹽田裡,又重新裝入新的海水。
再過兩天,在最低層的那塊鹽田裡,終於看到了“白花花”的鹽,口感跟後世的還有很大的區別,不知道是不是後世的鹽加了碘還是眼前的這個鹽多了什麼東西。但鹽田裡厚厚的一層鹽已經可以直接裝麻袋了。
木恩看得樂開了花,這個鹽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以前的好多了,雜質比煮出來地更少,純度更高,關鍵是在不費柴的情況下,產量大大提高了。
但土土作為“非專業人士”,還是提出了一個問題:“下雨怎麼辦?”
木恩瞪了他一眼:“下雨我會用煮的麼?”
看來大元的海鹽工業要騰飛了。
放下了這個心結,我才能全力的投入到太昊族的秋收中去。
一路上走過去,沒有時間到有窮了,但我還是從貿易城經過以後,抽時間去了一趟建設中的漢土城。
元昊正忙得不可開交,他的漢土城規模並不大,正方形,邊長就800米左右,但精緻的程度卻超越了我的想像:所有的牆,從城牆到裡面的房子,都是採用的磚砌,城牆頂部厚度都達到了近2米,不包括箭垛都達到了3米多高。
護城河也不是挖的土槽,而是磚石混砌的結構。
城內到城外的排水通道也全部採用了預埋的陶管,從城牆腳下通入護城河。
城內的主要通道全用較大的石塊鋪平,看得出來,每一塊石頭都經過精心選擇,朝上的一面比較均勻而平整。
就在這第浩大的基礎建設同時,漢土城外還種了7000多畝粟!
我看了看一身泥的元昊,他不好意思地用一雙泥手撓了撓頭。
這小子,早就知道他不一樣,誰知還是給了我一個這麼大的驚喜!
木駝在一邊直嚷:“哥哥啊!咱倆換一換行不行?要不我把那貿易城交給你重修一遍行不?”
元昊一陣嘿然,沒發一言。
說得難聽一點,咬人的狗不叫——這小子的聰明在木駝、馬齊這幫傢伙之上。
漢土城甚至為我將要建設的太昊城提供了一條“精品化”的新思路。
第九十六章 … 太昊建城
帶著眼紅的木駝,我得趕快回到太昊。
太昊的豐收已經在即。
站在神山背後的山坡上,五公里內,十多座大小丘陵上,1000多畝粟地澄黃一片,沉甸甸的粟穗將粟杆壓彎下了腰。
金秋的微風在粟地裡掀起漣漪,向神山送來粟粒的清香。長老們和我站在一起,不需要我再說什麼,秋風中已經有粟米飯的味道。
這片粟地,不過花了族人一個月的時間開荒和播種,除了薅草,少量的澆水,平時也沒有什麼管理工作,粟的田間管理比稻要少得多,也比較耐旱。但就這一季的收成,將滿足神山下的太昊族人近兩年的食物需要,可以替代超過一萬隻牲畜所能提供的肉食。
工匠們正在趕工,將在開鐮前完成所有糧倉的建設工程,由於洪水耽誤了工期,風餘已經加派了人手協助建房,為此基本把狩獵工作停了下來。這個階段不足的肉食,我讓風餘放心地安排宰殺一些牲畜。
剛開始風餘執行我的命令還有一些猶豫,但秋收臨近,他終於放心的開始下令